第三代遠程教育:網絡教育
一.中國網絡教育教育的背景和現狀
接受正規高等教育的年青人僅占同齡人的80%左右,
目前高校仍是遠程教育的主力軍。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任務還是很繁重,接受正規高等教育的年青人僅占同齡人的8%左右,21世紀是信息時代,知識爆炸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要求社會成員終生不斷的學習,才能不被社會淘汰。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有機會學習,學習的提高不僅會成為每個人轉崗,再就業的需要,更會成為人們謀生,鞏固自己職業地位的需要。然而,中國教育資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東南沿海地區,人才相對集中在發達的城市地區,近九億多生活在農村的人口迫切需要提高技術和文化素質。遠程教育給熱愛學習,終生學習的人帶來了福音,為那些考不上正規大學而想上學的人和離不開工作崗位或家庭的在職人員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遠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是 一種同時異地或異時異地進行的教育方式。遠程教育的發展有三個階段:以印刷品為媒介的函授階段;以廣播電視為主要媒介的廣電階段;以及以計算機網絡為主要媒介的網絡教育階段。而在遠程教育大潮中,網絡教育的情況尤其引人注意,因為網絡教育處于教育發展的最前線,它的發展最能體現對傳統教育的反叛。
二.中國網絡教育發展中的問題
廣域網上無法實現實時交互、網費高,網上教育生源不多、投資大、收益小。
我國現在遠程教育主要還是采用衛星電視,是單向廣播式的低成本遠程教育。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雖具有國家給予的豐富的衛星頻道資源,但由于與普通高校的協作方式和課程制作周期長等問題,雖然有中國最好的專家學者授課,但“大頭像”過多,教材更新速度緩慢,衛星播出的實際收視率很低。此外,廣播電視教育不具有交互式學習功能也是其弱點之一。在衛星遠程教育方面,我國的教育電視臺每天只播幾個小時的教學節目,且多在上班時間,中央電視臺只能在黃金頻道上播少量的教育節目,和美國NTU每天24小時連續發送12個頻道的課程教學節目相比差距很大。
現代遠程教育是以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為主體,以自主的個別化學習和交互式的集體協同學習相結合為主的學習方式。美國Internet在家庭已經普及,普及率達35%,且基礎設施好,主干光纖容量大,傳輸速率大,上網費用低,可滿足進行實時的壓縮音頻數據和要求較低的動態圖像傳輸。現在美國著名的高校遠程教育的發展模式是以Internet為主,衛星電視等其它為輔。因此,網上遠程教育是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趨勢。
利用網絡技術,異地師生可以像在課堂上一樣進行對話交流,如果有視頻傳播系統,師生可以相互看到對方。學生學習不受時空限制,隨時可以接通網絡來學習。網上教師可進行同步答疑,通過網絡的趨級鏈接,學員隨時接收到要了解的教學信息。但由于這種方式需要至少128kb/s的速率,在局域網上尚可實現,在廣域網上受限于傳輸通道的擁擠,目前無法實現,采用撥號入網的可視電視電話通信系統雖然可以實現這種交互,但圖像質量較差。目前就非實時交互而言,用電子郵件,電子公告牌,電子留言信箱等尚可實現,它能滿足課堂教學以外的答疑,輔導,批改作業等教輔活動。
目前,國內網上遠程教學碰到的問題是:
網絡帶寬窄,速率低,國內主干線帶寬512K,用戶訪問速率一般都在1K左右,遠遠不能滿足遠程教育的要求。
上網費用高,由于全國教育網是國家投資,國內訪問免費,但訪問國外網就有每兆字節10元的費用,聯入163等電信網的撥號用戶更難以承擔昂貴的電話費。
投資大,收益小。衛星電視接收系統及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教室的投資都很大,但網上遠程教育的生源現在不是很多。例如就教育部首批確定的四所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學校,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和湖南大學其招生人數也極有限。湖南大學首批網上本科生計1000名,并正式開課。開設專業是計算機和英語專業,學制四年,每學年每人學費3150元。清華大學開設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企業管理兩個專業的網上碩士研究生班,計劃招收160人。北京郵電大學預計今年底開始招收本科生,共計1000名,開設通信工程和計算機通信工程兩個專業。浙江大學生預計11月底招收200人。
據聯合國教科組織的估計,1998年全世界已經建立網站的學校僅大學就超過4500家,預計到2000年全世界85%的大學將在網上擁有自己的網站,而其中的1/4左右會在網上推出網絡教育課程。美國目前已有420多所大學建立了網上虛擬學校,開設了200多個專業,擁有學生十多萬人。1999年在巴西將有9000名青年未跨入學校大門就能獲得大學文憑,其中一半是計算機軟件專業人才。
三.網絡教育的特征
擴大訪問范圍
網上教育是沒有邊界的教育。無論在哪里,學生都可以和其他的學生、專家、教師建立廣泛的連接。那些受到各種因素限制的人,如:老人、殘疾人、家庭婦女,偏遠地區的學生等,也可以接受再教育。網上教育提供的不僅是課程和分數,還提供和其他人交流,共享資源和共同建構知識的機會,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對于網絡教育而言,時間限制不再是一種障礙,學習者可以在其自的時間內,在有力的交流工具的輔助下,高效的完成學習過程。網絡還聯接著家庭、學校和工作單位。網絡能促進各種教育的發展,能有力的推動終身教育的貫徹。網上教育是實現終身教育的一個可行的途徑。網上教育能使人們輕松得到再教育的機會和所需的各種資源。
協作學習和小組工作
網上教育的一個基本特征是:師生在地理位置上分離,但可以同時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基于共享資源的網上教育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協作學習形式。學習者共同工作來互相支持問題解決,信息共享知識建構和社會交流。協作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動機,有利于產生多種思想和策略,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網上教育可以實現全球性的協作學習,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接觸有利于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共同協作工作。
主動的學習
網絡鼓勵,甚至需要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學習者要積極主動的參加到學習中,這是因為在一個以網絡化虛擬社區為主的環境中,學習者必須發表一定的評論或意見,參與一些協作學習活動,以此來表明他的學習情況。
網上教育是唯一支持所有的學習者都參與到協作學習中的教育形式。交流的時間不會受到少數人的控制或限制,在傳統的課堂中,一些,甚至大多數的學生沒有和老師及其他學生交流的機會,課堂中沒有足夠的時間,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并進行一定的討論,唯有基于異步交流的網上教育能為所有學習者提供積極交流的機會,參與網絡學習的學生可以在自己合適的時間內進行網上交流。
以學習者為中心
在大多數成功的在線課程中,學生扮演了一些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扮演的角色。網上教育是建立在以學習者為心的理論上的,它將學習者看作是學習過程中的能動的參加者。學習者通過闡述他們的思想,接受別的學習者作出的反饋這一過程來建構知識(Linda Harasim 1997)開發人員還力求簡化學習者所遇到的各種麻煩,使學生能集中全力來解決問題(事物是怎樣工作的,起因為何),積極的參與討論和交流,從而,從多種角度認識問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線學習與交流
以計算機為中介的交流形式支持社會情感交流和任務定向交流,實際上,沒有人際間的情感交流,小組就無法緊密合作。網上應該有學習和作的地方,還應該有聊天和娛樂的場所。
四.推廣網絡教育的對策
政策扶持和發展Internet,力求Internet用戶在我國城市的普及率突破5%的市場臨界點。
高校從企業的實際需要出發,開發符合市場的需求的網絡教育應用軟件。中國發展的遠程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規格,多層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遠程教育體系。
中國現代遠程教育尚處于起階段,根據中國特色,基于衛星電視技術的遠程教育將在很長時間仍然是我國遠程教育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由于未來Internet具有快速、方便、廉價、交互的諸多優點,故必須重視基于Internet網絡技術的遠程教育。國家要制定政策,大力扶持和發展Internet,當Internet用戶在我國城市的普及率達到5%以上,我國現代遠程教育才真正形成市場。
目前,清華大學的遠程教育辦學模式值得借鑒,以衛星電視為主,計算機網絡為輔,最終逐步渡到網絡教學。高等院校(各省至少有一所高校)應開展遠程教育的試點和研究,各高校網絡教育應以發展校園網和教育科研網為主,大力開發和利用校內資源,普及Internet知識,逐步走向社會,為現代遠程教育奠定基礎。
發展現代網絡教育需要眾多資金的投入,不能等靠國家來提供全部資金,應以大學為主體,與公司,企業聯合辦學,國家支持,企業贊助,學員負擔,三方共籌資金。大學是智力資源的中心,有雄厚的技術支持,與公司企業聯合,不僅可以獲得資金資助,而且能從企業的實際需要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教育軟件。隨著我國對國家教育科研網的投入的增長,國家教育科研主干線的帶寬逐步增加,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各高校對發展遠程教育和校園網的投入也會增大,中國現代網絡教育將成為構造社會化終身學習重要組成部分,前景是廣闊和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