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教育:中青年終身學習的首選手段
第五屆《網絡大學生情況調查報告》,同期發布了五年來歷屆報告的數據對比。該項調查啟動于2001年,是弘成作為專業教育服務機構,針對現代遠程教育(以下簡稱網絡教育)試點院校的在讀生進行的一項長期調查,調查樣本涉及中國人民大學、江南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北財經大學、重慶大學、南京大學等全國知名網絡教育學院的在讀學生。歷屆調查囊括關于上網情況、網絡教育的選擇、網絡教育的學習、有關業余活動、學生背景資料五類共47道問題。五年數據平均值顯示,88%的網絡大學生年齡在21-35歲之間, 86%為在職從業人員,80 %在家中上網,擁有自己可使用的電腦及上網條件,67%因補充知識而選擇網絡教育,66%將適合的專業列為擇校首選原因。網絡教育已逐步成為中青年終身學習的首選手段。
(一)中青年青睞網絡教育
五年來,網絡大學生年齡主要集中在21-35歲,該年齡段學生整體比例連續五年始終保持在88%以上,其中21-25歲(平均值為36%、)26-30歲(平均值為32%)、31-35歲(平均值21%)。21-35歲中青年為主要受眾。數據說明,我國中青年群體更愿意通過網絡教育的形式提升文化層次。
(二)86%為在職求學者
在學生職業狀態的調查中,第一位是全日制職業,平均值高達86%,第二位是非全日制職業,第三位是自雇職業,均為4%。巨大的差距說明網絡教育具有明顯的“符合在職求學者需求”的特征。
(三)網絡學習條件良好
數據顯示,網絡大學生的學習條件有明顯的改善與提高,首先是主要上網地點依次為家里80%、單位57%、網吧13%。其次在上網接入方式上,出現非常大的逆轉,從2001年首選為撥號上網,高達占73.76%,ADSL占31.08%,轉變為2005年的首選ADSL上網,占76.69%,撥號上網占13.25%。使用ADSL上網已經成為網絡大學生上網方式的主要趨勢。前者說明學生普遍擁有可以相對獨自使用的電腦進行學習,后者說明學生上網條件越來越好,學習條件的改善,是提高學生學習效能的基礎之一。
(四)“補充知識”連續二年成為首選目的
數據顯示,網絡大學生的學習目的更加明確,出現明顯的變化,2004年、2005年,學生將“補充知識”作為參加學歷教育的首要目的,均為72%。其次為“拿文憑”(69%、67%),第三位為“提高業務知識”,(58%、49%)。而在2001年-2003年,拿文憑是學生的首選目的(87%、 75%、 73%)。
(五)“適合的專業”是學生擇校的首選
在選擇所在網院的調查中,“適合的專業”連續五年成為學生擇校的首選,平均值為66%。其次為本校文憑,平均值為58%。學習方式更靈活位居第三,平均值為43%。
(六)學生對課件、咨詢服務表示滿意
課件及咨詢服務質量對遠程學習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數據顯示,網絡大學生對課件滿意度持續提高,表示“很滿意”及“比較滿意”的平均總值為63%,與此同時,對咨詢服務質量也給予了良好的評價,表示“很清楚”及“清楚”的總平均值是54%
綜上所述,網絡教育在時間、空間、地域、年齡、職業狀態等多方面實現了一定的突破,同時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中青年學習的生活、工作及學習習慣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國中青年已逐步將網絡教育作為自身終身學習的首選手段。終身學習概念最早在1965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是指學習個體的學習要從過去的階段性、暫時性向終身性轉變。終身教育的思想之所以受到各國教育界、學術屆、人民的高度重視,是因為他既是國家整體發展的根本,也是人類個體發展的根本。
在我國,終身教育理念同樣得到廣泛關注與推崇,網絡教育自1998年始,就始終致力于發展成為構筑我國終身學習體系的有效手段之一,并逐步取得實質性的突破。網絡教育與終身學習在以下三個特征上高度一致,首先,是滿足傳統教育體系不能滿足的學習需求,從政策上鼓勵人們形成主動學習意愿;其次,充分采用現代信息技術,高效率、高質量的進行知識傳遞,同時保證年齡、職業、地域等因素不成為人們接受教育的障礙。對此,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協作組秘書長、全國高校繼續教育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嚴繼昌教授表示,目前在我國繼續教育中,90%是成人高等學歷教育,遠程教育占據成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而現代遠程教育占遠程教育的一半份額。隨著學生對網絡教育滿意度的不斷提高,網絡教育形式將得到廣泛普及,可以預見,現代遠程教育未來在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方面都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