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了教育在去做在線教育
教育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已經由傳統學校教育轉化為在線教育領域,但無論科技如何發展,形式如何多樣,教育的本質不應改變,也不會改變;在未來能做大做強的在線教育機構和平臺一定是最懂教育,最懂學生的。要做好教育行業,首先要弄清一個命題: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本質是塑造一個人格完整、道德健全的人
中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在宏觀層面,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人做人,教人做一個三觀正確的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和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一個“真”字。教育的本質就是把人培養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對社會和他人有用的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格完整的人和懂得感恩的幸福的人。正如陶老先生所說的:“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近日教育部也將道德教育的課題提上日程,經專家組反復研討、論證,制定了“儒學養正、兵學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潤”的課程結構,將《老子》《孫子兵法》等傳統文化經典放入中小學教材,這說明中國現代化教育更加注重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道德給養。
在方法論層面,教育的目的在于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于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分析問題,能用多個角度去審視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結果。拋開功利性的角度看,考試對于學生而言,其目的在于考察其立體化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檢驗所其學知識和技能,以便今后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現在學生在迫于升學和就業的壓力下學習、考試顯然忽略了學習和考試的本質和優勢,如何使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學和考是整個教育界的一大問題。
在線教育要了解學習的本質,才能讓天下沒有難學的知識
古人在《為學》中闡述了學習的方法和本質:“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道理淺顯,人人易懂卻不易做。首先如何能做到讓學生做到“學之“?這是所有教育者和學校都不容忽視的首要問題,即培養出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用什么方式激發出學生對學習多一度熱愛,甚至對學習成癮,需要從學生心理和他們的興趣愛好入手。
網游無疑是孩子們的最愛之一,網絡游戲能使孩子們如此著迷的原因除了游戲的精彩性外,不得不研究玩家的游戲心理;營銷大家史玉柱研究出玩家提出過“八字方針”:榮耀、目標、互動、驚喜。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從高到低排列,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到最后的自我實現需求。玩游戲的人不是為了生理需求,而是希望在虛擬世界中體驗一種榮耀感,獲得一種目標感;套用一句當下流行語說:“哥玩的不是網游,是榮耀!”網絡游戲通過任務設定、故事情節、升級體系和人物互動滿足了玩家的這兩種心理,如果能把這些元素代入到學習中去,在學習時帶給學生像打網游一樣的心理體驗,使他們在學習中也能達到榮耀感、驚喜感,甚至滿足交流和分享的需求和體驗,厭學的問題自然不是問題,相信他們更愿意去學習,而不是去打網游。“教育游戲化”顯然成為一種改變的方向。
很多家長、教育專家把在線教育詬病成教育的劊子手,說在線教育會把孩子變成不會思考的“侏儒”。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在線教育恰恰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平臺和社區,讓他們在里面可以探討學習的問題,分享知識的樂趣,使他們在放學脫離了學校環境之后,遇到學習問題仍然可以通過線上這個最快途徑解決的方法,同時向孩子灌輸一種分享的理念,在遇到難題的時候,要勇于向別人求助;在別人需要幫助時,要及時施予援手,知識是需要分享的,人與人是相互支撐和協助的。在線教育的社交社區功能同時滿足了孩子們的社交需求,讓孩子們從小就鍛煉一種團隊精神和分享意識,為將來更好的融入社會打好基礎,預防應試教育培養出的高分低能,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
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系,和教育的互聯網
在線教育無法取代學校教育的重要性的。如果是那樣,孩子不需要再去上學,只要在家對著冰冷的電腦,用手指滑動著觸屏的手機就能完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過程和人格培養過程的話;還要學校何用?要老師何用?孩子最終淪為科技產品的奴隸和不會自主思考的動物。畢竟人是社會化的人,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化才完成了人的社會化過程,家庭、學校是社會化的開始,教育是社會化的主要途徑。
人有交流、傾訴,分享以及與人相處的情感動機;人全面發展所需要的智商、情商、膽商以及逆商,包括今后適應社會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中鍛煉和完成的。人到人才的轉化所需要的創新能力、想像能力、組織能力、交流能力、學習能力等等能力,離不開學校教育的浸潤。一個人才的完整知識結構亦是在線教育無法提供的,學校正好為此提供了平臺。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互聯網 的時代,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 ”行動計劃,“互聯網 ”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產業的創新力和生產力。未來將會達到人人互聯網、物物互聯網,業業互聯網;實體與科技的融合的趨勢不可阻擋。教育作為關于國計民生的和民族未來的重要領域和產業,更會加快互聯網的融合,這是個必然的無法阻擋的趨勢。
所以,在線教育和學校教育一定要齊頭并進,共同發力,二者對于中國教育的發展都處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在教育領域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特性即:去中介、平等化、個性化。針對現在互聯網伴隨下成長起來的一代,要針對他們的心理和需求,摸準他們的脈搏,在深刻掌握教育本質和規律的前提下,制定出真正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心理的的在線教育的私人定制。所有在線教育所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何從從平臺建造商到用戶體驗的提供者?給學生提供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孩子在體驗中真正收獲到什么?我想應該是扎實的優質的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