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課”一詞已然成為培訓圈內關鍵熱詞之一,培訓圈對于微課的應用和發展展開了諸多的研究與探討。那么,今天我就從微課與生俱來的三個特性角度,談談我眼中的微課以及微課中所蘊含的力量。
其實,微課有三個與生俱來的特性即海量、精準、自由。
1. 海量
微課其實就是對各類學習包進行系統性的細分和拆解,形成一個個盡可能微小、獨立的學習內容單元,整個過程類似于化學分解,甚至是核裂變。
舉例1:《有效溝通》這個學習包,按照溝通對象分可以細分為《對直接上級的有效溝通》、《對公司老板的有效溝通》、《對跨部門的有效溝通》、《對客戶的有效溝通》等等;再對《對于客戶的有效溝通》按照客戶類型進行細分又可以分為“大客戶”、“小客戶”、“新客戶”、“老客戶”等等;再按照行業進行細分又可以分為“工業制造”、“快速消費品”、“高端服務”等等。按此邏輯《有效溝通》這個學習包理論上可以細分出無數個微課。這是細分導致的“海量”。
舉例2:還是《有效溝通》這個學習包,假設我們已經將其細分到了“工業制造業-汽車行業-沈陽地區-政府-大客戶”的程度,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對課程按照課程內容結構進行拆解。比如拆解為“溝通前準備要點”、“溝通中注意事項”、“溝通后關鍵節點把握”;然后可以對“溝通中注意事項”再進行拆分成為“溝通中表情的注意事項”、“溝通中的語言的注意事項”等等,其實還可以對學習包中的理論知識點、技能知識點等等進行拆解。這是拆解導致的“海量”。
總之,通過對于學習包進行系統性細分和拆解,就會衍生出海量的微小學習內容單元。這就是微課第一個與生俱來的特性,即海量。(題外話:關于微課系統性的重要性,大家可以查閱邱昭良博士的相關文章)
2. 精準
微課的精準性其實源自微課的海量性。本人認為微課最核心的價值體驗就是直接、快速、方便地滿足了人們對于學習內容“點對點”的需求。其實,這種需求不僅僅局限于工作之中,它可以延伸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舉例3:小王是位剛剛進入快速消費品行業的新業務員,今天他要去拜訪一位非常重要的經銷商,雖然他之前也參加過公司組織的入職培訓,甚至他的直接領導對他也傳授過拜訪客戶的基本要點。但是現在他要去拜訪的客戶是一位“年銷售額200萬-沈陽地區-40歲-男性-性格粗礦-愛喝酒……”的客戶,對于現在的小王而言,拜訪這樣一個具體的客戶,他是缺乏信心和信息的。由于他之前關于客戶拜訪的知識儲備都是通用的、原則性的,所以此時此刻他不太清楚該如何完成此次拜訪。但是,如果公司能夠有一套附帶具體客戶拜訪情境的微課系統,那么小王就可以自己查閱并學習相關內容,從而提高他拜訪客戶的信心,并達到更好地拜訪效果。
其實,微課的精準性是通過制造海量的具體情境來實現的,也就是在不斷的細分和拆解中實現的。如果微課最終能夠直接、快速、方便地滿足人們在某個特定的情境下,產生的特定學習需求,并最終幫助人們有效地解決所遇問題,那么微課就實現了“點對點”的知識傳送。其實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和個人在做類似的學習產品了,他們幫助人們更加快速、精準地獲取所需學習內容。比如:百度經驗等。(題外話:本人就經常使用百度經驗并從中受益良多)
3. 自由
微課的自由是學習資源指獲取自由和提供自由。因為微課是細分和拆解后的,盡可能小的學習單元,所以從學習資源獲取者角度看,“我”可以不必看完整本書或整個培訓視頻,“我”只需要按照個人意愿自由抓取所需知識點(也許是多個知識點或一段知識)就可以了;從學習資源提供者角度看,“我”沒必要去寫一本書或制作一個4小時的培訓視頻,“我”只需要結合個人的知識儲備和經驗儲備,制作出一個附帶具體應用情境的最小學習單元(即微課)就可以了,從這個角度看學習資源提供者也是自由的。
自由的另外一層含義是指在“互聯網”和“移動網絡”的時代大背景下,學習資源也具備了互聯網屬性,實現了分享和共創。分享是指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社會經驗和人生經歷將其轉化為學習資源分享給整個社會,甚至整個人類。共創是指每個人都可以在別人分享的學習資源基礎上,疊加自己的經驗和觀點,通過整個社會的系統性知識共創,最終使學習資源變得完善、系統、具體并相對客觀和準確。(題外話:已流傳三千三百多年的猶太人行為法典《塔木德》就采用了知識共創的理念)
微課是互聯網思維下的產物,所以它與生俱來就具備互聯網的特性。它的發展和完善將促進整個社會的有價值信息(包括:知識、經驗、文化等等)的高效傳遞和利用。它有點像培訓界或學習生態圈中的“滴滴打車”,未來當人們需要學習時,特別是“點對點”的學習需求時,微課將成為人們學習的“不二選擇”。從這個角度看,微課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對于整個社會的學習效率,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社會整體生產效率,將產生巨大的正面力量,就讓我們暫稱其為“微力量”吧!
來源:訓講堂 鄭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