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線教育市場發展蔚為大觀。據悉,創投市場僅在2014年當年就啟動在線教育創業項目多達600個。作為呼應,資本市場亦股浪高漲,在線教育概念股備受熱炒。與此同時,問作業、學習寶、猿題庫、魔方格和易題庫等各種在線教育類App爭相涌現,勢如雨后春筍。據App Store數據,教育類App已于2014年躍居應用類型排名榜第二,僅次于游戲類應用,且占比已逾10%。但這類軟件真的可以顛覆傳統教育模式,實現個性化教育嗎?
資深互聯網專家、國聯電商學院院長邱志剛老師,把脈在線教育軟件破竹之勢的未來命運,分別從盈利模式、人性化內涵、O2O運營模式發表專業看法,并提出,在線教育須回歸個性化教育本質,方能長遠。
教育類APP快速增長,彰顯資本浮躁,盈利模式成難題
相對來說,在線教育軟件相對傳統教育有它自身的優勢。比如通過充實題庫內容,擁有教學大綱體系下完整的知識框架與標準的編輯模板,可結構化的呈現內容,變換豐富多樣的內容展現形式,包括文本、圖片、聲音、視頻等,讓用戶直觀快速的完成知識學習,有UCG沉淀機制。在線教育最大的好處是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地域差異化與信息不對稱。
教育類APP快速增長的背后,彰顯出資本與行業的浮躁。浮躁背后,當然是也是巨大的市場潛力引發。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內的中學生就有近1億人,相關的教輔出版和培訓市場價值3000億元,是一個需求龐大的潛在市場,但在線教育市場的新玩家在不斷增多,狼多肉少,必須要有殺手锏。因此,目前教育免費已開始成為一張頗有噱頭的牌。這些軟件平臺以免費習題為招聘來吸引更多中學生,搶食市場份額。
邱志剛院長說:免費戰略搶市場之后的盈利模式則成為難題?要知道,涵蓋了美國幾乎所有大學的的慕課教育幾乎也沒有盈利,有業界人士認為,可結合出版社、賣貨的形成新的商業生態關系來獲利。但這種盈利模式更多立足于想象,而不是現實。
在線教育APP更多是單向機械灌輸,不等于個性化教育
邱志剛院長用過市場分析看到,目前市場中的教育學習APP,更多的只是針對自主學習者的,學生根據自己想要的節奏來學習,如拓詞,猿題庫、學霸君等,更像是學習任務的提醒者和記錄者。這類在線教育軟件的核心是專注軟件本身,即通過不斷充實題庫并通過搜索技術為題庫引流,不少在線教育類軟件認定題庫是核心競爭優勢,未來的商業模式也要圍繞題庫來進行,因此大力充實題庫,進而可以給學生不斷推送習題改善鞏固,而有些軟件則可以通過手機拍下某一道題目即可以從海量題庫中搜到相應的答案。但也有學生表達了擔憂。他們認為:“這類APP畢竟軟件,只是一種單向的機械灌輸,如果你在某一方面錯得多,它就會多推這方面的題幫你改善和鞏固。”而這類APP缺乏線下輔導為學生的知識體系做一個完整的梳理以及打通思維知識上的邏輯關聯。說到底這類在線教育軟件的核心主打機器搜索與識別,某種程度上可以滿足用戶部分需求,但卻并沒有與學生做到近距離接觸,沒有延伸到線下構建一種良性教育體系閉環。
另外,從目前的K12領域的在線教育APP屬性來看,更多的只是對于線下模式內容、資源照搬到線上,以題海戰術來應對學生的應試需求,不少在線教育軟件都步入了一個歧路:即過于只是片面強調需求而忽略了人性,軟件成為一個出題機器,學生成為做題機器,它并不是一種個性化教育。
線下師資尤其重要,線下個性化輔導連接線上學生需求
個性化教育中教師身份的參與至關重要,教師通過APP數據分析收集學生的學習優勢與劣勢,線下提供學習方法。而孤立的在線教育并不能真正滿足用戶的學習需求,打通線下是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在線教育O2O的本質是線上做平臺與中介,家長在線上找到老師,老師線下教學,實現需求對接,打破傳統培訓結構的第三方去中心化。現在的在線教育市場環境中,大家看重的解決方案,卻唯獨缺少一種人性化的成長體系。
邱志剛院長在前面提到,在線教育讓所有知識領域的基礎內容都可以免費而無差別的獲得,但可以依賴增值服務來對差異化、核心的內容進行收費。它應該體現在線下個性化輔導、定制需求等環節。就如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所說的,線上教育的未來可能的盈利點是通過互聯網平臺為家長、學生提供真正個性化的服務。
在線教育需要線下因材施教匹配個性化成長路徑,回歸教育本質
創立于2013年1月的英國知名在線家教服務網站MyTutorWeb所確定的個性化的在線教育服務模式就是:所有的在線課程都是一對一,并且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這與國內所說的“因材施教”,確定個性化成長路徑是契合的。
對應到國內,學大教育的模式是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科和輔導需求量身匹配輔導小組定制個性化輔導方案。與單純的教育類APP相比,學大教育將線下教輔與線上e學大平臺的應用結合,即打通線上線下,通過線上應用的系統分析能力,形成對用戶的行為和能力數據分析,線下的老師便可以基于用戶行為與學習數據梳理出個人成長體系,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教育體系。因此,優質的線下核心師資資源成為閉環的核心,而盈利部分也由此而來。
根據學大教育CEO金鑫的觀點,在線教育應該用互聯網連接人與教育,學大在此戰略目標下建設“校外自建”和“校內共建”兩大生態系統。前一個系統以課輔行業為核心,在學大內部實消費者用戶的更多選擇模式,實現線上線下結合;后一個系統以全日制學校為主體,提供全方位的數字教育服務。
邱志剛院長發表個人觀念:在線教育O2O不僅需要解決用戶的痛點,消除用戶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差異與信息的不對稱。更需要具備將有限的優秀的師資最大程度利用起來的平臺,賦予用戶更多的選擇性,盈利模式也因此水到渠成。教育類O2O的本質都是需要扎根線下,并順勢依托線下資源優勢反向打通倒逼線上鏈條。
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
做教育領域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必須首先回到“教育”的本質,因為傳統教育的轉身與變革如同戴上腳鐐起舞,有太多弊端要除。但并不是說,做一個在線教育軟件就能實現了。
邱志剛院長表示:在線教育需要做的是成為一所沒有圍墻的學校,打破教育的邊界。西方有一句諺語:“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目前K12領域正處在資本不斷涌入的燒錢大潮之中,泡沫正在涌現,而目前移動互聯網App也迎來死亡潮,浮躁的表象下可能會有大量在線教育App被淘汰,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活下來的應該是去中心化的平臺,這類平臺可將技術與平臺教育資源結合,線上線下閉環驅動在線教育回歸人性化的教育本質。
(來源:搜狐 作者:全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