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經常會遇到有人問這樣的問題“你們是做什么的”?包括我本人,以及我的同事。那么我們答案一般都會是“在線教育”,因為首先在線教育是我們堅持了10多年的事情,其次2013年開始在線教育火了,這樣的回答容易讓別人理解,容易對我們有個初步的影響。但幾次這樣回答之后,我發現這樣的答案反而容易讓人誤解,誤解我和我的團隊的事業。
因為商業化的原因,我本人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一些在線教育產品,或者項目,實際上對此類項目和產品真的很難讓我真正提起興趣。當然了解競爭對手是必須的,那么我們看看“互聯網+教育”之下的項目和產品:
把課程錄下來搬到互聯網上;
2. 把培訓班搬到互聯網上;
3. 把家教搬到互聯網上;
4. 把試卷和練習題搬到網上;
5. 把教材和課件搬到網上;
6. 把作業搬到網上;
等等等等….
有做其中一項的,也有做其中好幾項,然后號稱自己是在線教育平臺的。那么在線教育是不是就是把教學工具和教學資源搬到網上就算是“在線教育”了呢?在線教育平臺的。那么在線教育是不是就是把教學工具和教學資源搬到網上就算是“在線教育”了呢?
我們認為這是嚴重的偽命題:
首先這類在線教育產品都有個潛性的虛偽假設:“學生都是熱愛學習的,學生都是有很多時間來學習的”,即學生有很多時間主動去學習;
2. 其次這類在線教育產品都淡漠或因為條件制約選擇性的無視教育的最核心環節“學校和教師”;
我們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教育本質:“即所有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工具最終都是為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服務的”,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育資源,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學生。但古往今來,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兩個:
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以及學習時間有限;
2. 因為上面的第1條的原因,所以才有學校和教師,學校和教師通過漫長的時間,10多年來緩慢的做這件事,當然他們從來沒做到過,將來也不可能做的到!
如果按照現在在線教育類項目和產品的模式,那么不僅沒有解決任何教育本身的問題,反而給教育添加了一大堆累贅和麻煩,這一點我們可以參看學校和教師的接納程度,甚至有教育出版社的朋友一開始是緊張,現在純粹是看笑話的心態,因為教輔反而漲價了。
我們的教育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為學生構建了一個充斥著大量失敗懲罰和強烈挫敗感的環境,我們都知道主動始終伴隨著成就感,快樂、開心及收益,試問在懲罰和挫敗感面前,如何能熱愛和主動學習呢?
回歸到教育本身。我們現行的教育是政府主導的制度化學校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社會各個行業和領域所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這種制度化學校教育是因為工業革命后產生的大量技術人才空缺而產生的模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機器替代之前的人力勞動,到現在依然是這樣,沒有任何變化;所以我們的爺爺輩教和學的模式和我們的后輩一模一樣;教育領域最近一次發明是200多年前的彩色粉筆,這可能放到其他行業是比較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在教育界很正常,現在就是如此。
任何一個教育專家都知道,所有的學生都天賦異稟,每個學生都有驚人的創造力,但每個教育專家都知道這其中絕大部分學生的天賦都被他們親手扼殺掉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干這樣的事:“讓喬丹去靠四六級,讓馬拉多納去做化學實驗,讓牛頓去寫作文,讓貝多芬去搞物理”;這太讓人生氣了,但我們還要親手再這么繼續做下去,親手再扼殺更多天才;更讓我生氣的是,我想寫一手漂亮的文章;在開會時口若懸河,夸夸其談的演講;在偶爾參加酒會時與某位女士共舞一曲,但我都不會,一點都不會;回顧我的人生,學校學習時光彈指而過,時間除了上課、考試、復習就搞掉物理了,然后就開始工作了。汝之奈何!
歸根到底,按照現在的教育模式,這是永遠都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因為教育本質而言,教育資源永遠是稀缺無比的,這里我們假設“10個優秀教師一直陪伴一個學生,是否可以培養出一個某方面有一定特長,且綜合素質過硬的學生呢?”,答案很明了,看看古代的皇帝,皇帝就是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所以就算皇帝的教育待遇,教育資源依然是不足的,皇帝也沒有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資源。
因為這樣的原因,政府也沒有任何好的辦法,只有滿足社會各行業的技術人才需求為目標,培養各個崗位的技術人才為唯一目標;而教育界同樣沒有辦法,因此素質教育和個性化教育只能靠每個人自己,不僅自己要非常努力,而且要運氣非常好的選對點。所以教育改革永遠都只能喊口號,然后試探試探,下河摸摸石頭,然后再繼續喊教育改革。這次是輪到“互聯網+教育”了,而且大力支持民間力量的參與,我認為這次教育可能真正的有所變化。但我們的后輩還要繼續接受多久和我們一樣的制度化學校教育,這個時間取決于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我們做的事,是在線教育,但我們認定:
在線教育要做到傳統教育做不到或沒法做的事情;
2. 在線教育要最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
3. 在線教育必須要減輕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負擔;
(來源:局外人看圈里 作者:馬玉華;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