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奇:領導力最重要的就是START ME
讓我們來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一群火雞參加了一個為期兩天的飛行培訓班。它們學習了空氣動力學的基本原理。它們在上午、下午和晚上練習飛行,它們還學習了如何順風和逆風飛行,如何飛過平原和高山,如何進行單獨和群體飛行。兩天的培訓結束后,所有的火雞都走著回家了。
這個有點老套的故事,反映的卻是當下的現實。大部分優秀的領導者都真心希望通過接受教練輔導、制訂個人發展計劃、培訓和績效改進計劃等,使自己更進步。但只有將關注點轉向怎么做,領導者才能找到能達成期望的改善方案。領導力發展不能停留于個人的意愿,最終應該體現在可觀察的行為上。
打造可持續領導力7法則
為了便于記憶,這7項原則的英文首字母連起來就是“START ME”,即“從我開始”。
1. 化繁為簡(Simplicity)
現代技術已經把全球的事件拉到我們眼前,我們生活的世界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對于領導者來說,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復雜的周遭環境,還有自己的領導風格。領導者們都有一個長長的任務清單,羅列著他們必須改變的事情。當他們試圖一次完成所有改變的時候,產生挫敗感也就在所難免。領導者需要化繁為簡,將焦點放在最為關鍵的事情上,更強調行動而不是過多地分析,把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模式,并對所做事項排列優先級。
要維持預期的改變,領導者聚焦于幾種能夠改進的行為,以及能取得最大成果的關鍵領域。有三個原則可以幫助你和你的組織簡化前進的路徑:聚焦于最重要的事、講故事,以及避免概念混亂。
2.掌控時間(Time)
關于領導者如何安排好每一天、每個小時、每一分鐘,我們設計了日程表小測試。我們通常先詢問被輔導者的優先級,他們似乎都容易做得到這點;然后,我們會要求他們回顧過去的30天或90天的日程安排,看看為那些工作重點分配了多少時間。這樣的練習通常能揭示出意愿和現實之間令人不安的差距。高效的領導者會將他們想要的行為安排進個人的日程表中,這也體現了領導者如何利用時間。員工更留意領導者到底做了什么,而不是他們說了什么。提升領導力的承諾體現在我們和誰在一起、在什么地方以及把時間花在哪里等這些行為上。當領導者們像管理自己的金錢一樣謹慎地管理時間時,他們就會更有可能看見自己發生的變化。
掌控時間是一個關鍵法則——只有花費足夠的時間,我們才能展現出新行為或者建立新的行為模式。為了幫助你有意識地掌控時間,我們總結了七條準則:定期核查日程表、以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識別習慣、探查潛在原因、從點滴做起、管理各種信號和象征,以及保持一貫性。
3.承擔責任(Accountability)
領導者需要讓自己和他人都擔負起責任。當領導者宣布了鼓舞人心的抱負(如使命、愿景和戰略等),卻沒有付諸行動的時候,就會失去他人的信任。發展領導力需要領導者承擔起個人的責任來確保他們的言行一致。當領導者期待并接受來自他人的個人承諾并跟蹤這些承諾時,領導者的責任也就增加了。長此以往,領導者的任務轉化成其他人的任務,領導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期望獲得持續成果的領導者,必須確保個人和組織都能夠承擔責任。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四條準則來做到這一點,即承擔個人責任、把承諾公之于眾、與個人價值觀和品牌保持一致,以及讓他人承擔責任。
4.善用資源(Resources)
我們發現,包括自我教練(self-coaching),來自專家、同事和上級的輔導在內的多種形式都有可能促成持久的改變。人力資源實踐能夠定義和塑造一個組織的文化。人才的選拔、晉升、職業發展、繼任計劃、績效回顧以及溝通交流等都可以與組織設計結合起來,為領導行為的改變提供支持。
當期望推廣的行為通過個人輔導的方式進行強化,并在人力資源實踐中予以制度化,就更有可能持續下去。因此,我們要尋求輔導,并從人員流、績效管理流、信息流、工作流這四個角度出發,將變革制度化。
5.保持跟蹤(Tracking)
你會得到你考核的事情,而不是你期望的事情。和其他人一樣,你會去做那些能得到回報的事情。你不可能考核A,卻期望得到B。領導者必須找到有效的方法評估自己的行為和結果。只有當期望的領導行為被轉化成具體的行動,被量化、被跟蹤時,它們才可能被實現,而不只是停留在愿望上。評估領導力行為的指標應該做到簡單易懂、能夠及時評估,并且與工作成果掛鉤。為了確保領導者能關注自己的領導行為,可將領導行為改善納入考核的關鍵指標中,也可以單獨設置一個領導行為改善計分卡。
為了增進組織變革的可持續性,領導者需要對組織的各項流程及其產出進行跟蹤,看它們能否帶來預期結果。為了幫助你更好地完成這個過程并做出決策,我們總結了四個原則:將總體目標具體化、衡量重要對象、保證透明度和時效性,以及與結果掛鉤。
6.持續改進(Melioration)
領導者通過從錯誤和失敗中學習,自我修復,從而不斷自我完善。改變往往不是線性的,從A點出發,我們往往不能通過合乎邏輯、平穩的過程來到Z點。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嘗試、經歷失敗、再次嘗試、再次失敗……當我們從每次嘗試中有所收獲時,我們所預期的結果最終將會到來。領導行為改變要求領導者能掌握學習的原則:敢于嘗試、不斷反思、快速恢復、能面對失敗、不為成功所束縛、不斷適時地隨機應變。
在追求變革時,領導者往往不確定最終的狀態是什么,但一旦確定方向,他們便會邁出第一步,并逐步改進,日趨完美。領導者可以按照以下四條原則不斷學習、持續改進:進行小規模實驗、勤于內省、即興發揮,以及增加彈性。
7.注入情感(Emotion)。
當領導者對想要做出的改變滿懷激情時,這些改變就更容易維持。領導行為的改變,不只是靠腦參與,也要靠真心地投入。僅僅靠邏輯性、說服力和日程表來改變領導行為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實現行為改變,領導者需要用心投入。缺乏感情投入的行為是不會持續太久的,沒有行動的激情也一樣。通過深層的價值觀驅動、找到工作的意義,領導者才可以保持他們的激情。只有當領導者不僅了解應該做什么,而且發自內心地認識到為什么做時,領導行為的改變才持久。當領導者將他們所期望的改變看成自我定位和人生目標的一部分,當這些改變能重塑他們與身邊的人的關系,當這些改變能影響他們的環境文化時,這份激情就能與日俱增。
我們總結了六條“情感原則”,每個原則都引出一個個人問題,認真回答這些問題,就可以讓你增強對變革的情感承諾。這些原則包括:明確理由、識別情感賦能因素、將變革與個人價值觀掛鉤、將變革與組織宗旨掛鉤、認識自己的影響力,以及慶祝成功。
推薦閱讀
可持續領導力:
卓越領導者知行合一的7項法則
作者簡介:
戴維·尤里奇
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教授。他獲得過無數的終生成就獎并在過去的六年中五次被人力資源管理學界評為最具影響力的人力資源領域排名第一的思想家。
諾姆·斯莫爾伍德
他是幫助組織及其領導者發展以提交結果和價值領域內的權威,他致力于幫助客戶建立與戰略方向相匹配的組織能力,發展領導力及人才以實現業績結果,幫助人力資源工作者為組織做出更多貢獻。
內容簡介:
打破領導力培訓無效的魔咒,讓理念轉化為持續不斷的行動,成就卓越領導者。打造可持續領導力7法則。
來源|天翼圖書、學習生態圈
本網站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