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MOOC)這個舶來物對于國內的多數人來說或許已不再陌生詞。相對于其他網絡視頻課程,慕課有三個必要的基本元素:視頻+練習+論壇討論,并且它有一個重要的假設前提:學習者都有興趣和熱情,所以才會主動選擇慕課。
慕課在國外興起以來,它的優點自不必說,比如降低學習成本、讓教師資源向社會大眾傾斜、讓更多人享受到高性價比的教育等等。處在襁褓中的慕課受到了媒體不遺余力的贊美,甚至是過度褒獎和追捧。
然而,在慕課發展幾年之后,慕課模式卻逐漸顯現出一系列不可回避的問題,反彈現象開始出現。超高的輟學率讓我們對慕課的認識逐漸趨于理性,媒體的輿論話鋒已悄然轉變,學術界也開始對慕課對大學教育的作用和影響重新進行審視。
不過,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都會經歷反復的過程,最終才能成為被社會、商業所認可的穩定模式。對于慕課這一新的在線教育模式,慕課平臺的熱情和野心始終未減,甚至在國內出現了學界、商界齊頭并進的局面。
但不論何種性質的慕課平臺,若想長期健康發展,不得不面對甚至必須考慮慕課模式現存的各種問題。然而,不管核心問題是什么,慕課最終表現出來的是,體現在用戶身上的高輟學率。因此,如果站在平臺角度來看,為了解決高輟學率問題,同時又能有較長遠的生存模式,那么仍應從用戶入手,提出幾種既可以讓平臺受益,又能發揮用戶積極性的方法。
當然,前提仍是平臺必須是在保證慕課課程質量和教師資源的前提下進行后續的機制設立。所以在這些基礎上,希望提出幾種可能的盈利或長遠發展模式,可能不甚成熟,僅供參考。
一、慕課平臺需理清楚三類用戶及其價值
在提出解決方法之前,先對慕課平臺上的用戶構成進行分析。由于慕課的假設前提是:學習慕課的用戶都是對課程有興趣的人。因此,按照學習的興趣和需要程度,將慕課用戶整體上劃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重度用戶。這類用戶是非常有興趣學習的人,學習主動性非常高,目的性很強,會打破各種限制保證學習時間。這部分用戶占比較少,但卻是慕課平臺的重度用戶,雖然人數少,但極有可能成為平臺的合作方,給平臺帶來價值。(下面分析)
第二類是重點培養用戶。這類用戶比較有興趣學習,對課程有一定需要,但學習主動性會受到其他因素干擾,有時不能保證學習時間。這部分用戶相對來說占比較大,他們和平臺的關系粘度一般,可強可弱,若即若離。這部分用戶應該成為平臺重點培養用戶,想辦法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他們長期黏住,甚至轉化成重度用戶。
第三類是易流失用戶。這類用戶的學習興趣一般,沒有特別明確的目的,一時起興才學習慕課,最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擾,非常不能保證學習時間。這部分用戶相對來說占比也不少,他們和平臺的關系最不穩定,非常輕易地就會流失掉。就像“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平臺也很難憑借一己之力喚醒“沒有興趣學習的人”,除非這些人有其他利益驅使。
二、從用戶角度出發,看慕課平臺三種可能的發展模式
除了慕課平臺現有的簡單收費模式,那么單單圍繞著用戶(即“學習者自身”,如上圖所示)這個角度出發,慕課平臺可以延伸出以下三種可能的發展模式:
1、發揮重度用戶的價值,線下小玩知識共享經濟,多方受益。
教師是慕課平臺十分重視的資源,有了好教師好課程,就會吸引更多用戶。線上課程的重心都在教師身上,教師要在論壇里答疑,要設置各種練習題和批閱。
但現在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稍微轉換一下思維,平臺可以根據課程分期設立“同城線下交流答疑學習小組”,這些小組成員主要是平臺的線上學習者,他們對慕課課程真正感興趣,學習目的較強,主要抱著解決線上學習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前來參加,在線下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和探討,最終將問題解決。
在這個環節中,平臺就可以招募那些能夠為交流小組解決課程問題的人前來參加,這些人自身擁有某門課程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又有合適時間。交流小組的成員需要繳納少量費用(比參加專門的培訓課費用少很多),成本相對較低,一方面主要用于平臺提供場地和服務的費用,另一方面則要給“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一定的酬勞支付。
這些“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知識源)可以是教師本人,也可以是從線下招募到的社會人士。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鼓勵線上學習某門課程較好的人向平臺“自薦”,申請成為“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我有知識也有時間,或者我學得好也理解的快,所以我可以利用知識幫助其他人,同時,我也獲得了相應的勞動回報,和價值實現。”在某種程度上,這可看作是知識的共享經濟。
而參與線下交流小組的用戶中既包括平臺的重度用戶,也包括重點培養用戶,他們都是有興趣并有較強意愿參與線下討論的人,并希望獲得知識或希望問題被解決。對他們來說,加入交流是非常自愿的,也有意愿花費小部分費用支付有價值的學習所得,并且性價比較高。
對于平臺來說,雖然從組織線下交流中獲得的金錢并不多,但卻在提供優質服務時獲得了更多的知識源、提高了用戶學習質量、有了更大的用戶粘性和口碑、發揮出知識源的價值,那么平臺的價值一定會不斷增加。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發揮出了幾方的作用,也滿足了幾方利益。但前提仍是,平臺需要努力提供有價值和高質量的線上慕課課程,在此基礎上才會抓住并吸引越來越多的真正希望去學習的用戶,這些用戶就是平臺的潛在和長遠用戶,應將這部分用戶的價值發揮出來。而經過學習課程后自然篩選出來的優質學習者最終也可以成為平臺的“合作者”,共同完成知識的共享和收益。這既會促進這部分用戶較高的學習興趣,又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他們來說,學的好就能創造價值。
2、設立獎勵機制,激發重點培養用戶的積極性,發展穩定用戶群。
除了最大化開發真正感興趣的學習者價值,另一方面就是激發第二類用戶(重點培養用戶)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對所學課程的重視程度和課程粘性,努力將這類用戶黏在平臺上完成學習,成為重度用戶。他們學習的興趣較高,但有時會受到其他因素干擾,導致課程學習效果差或完不成課程,但他們學習的意愿還是較高的。所以,如果設置適當的獎勵機制,可能會抵抗外界因素干擾,促使他們達成好的學習效果。
(1)設立課程獎學金
(2)設置任務獎勵機制
3、課程適當收費,完成課程退還,加強易流失用戶的重視心理
的確,書非借不能讀也。免費的東西總會讓人接受起來容易,拋棄起來也毫不眨眼。目前,慕課課程收費模式也是一些慕課平臺考慮的問題,然而,對于倡導免費的慕課來說,課程收費似乎會讓用戶難以接受和流失。而且目前是慕課平臺積累用戶的階段,輕易嘗試課程收費不太是明智之選。所以,很多平臺才會采取其他辦法,比如認證證書收費方式,適當獲得收益。
但為了加強學習者對慕課的重視心理,平臺還可以采取“先收取課程學習費用”(適當的),學習者按要求完成課程學習之后,平臺方將課程費用返還給用戶,否則不返還或折價返還。當然,課程費用不易太高,也不宜過低,要不然也起不到引起重視的作用。
對于重度用戶和重點培養用戶來說,他們學習興趣高,主動意愿強,所以他們完成課程的自身動力較強,若再有外力約束(先收費,學完再返還),那么他們可以接受,且會激發主動性。而對于學習興趣較低,容易中斷學習的易流失用戶來說,“先收費,學完再返還”的目的是讓他們慎重對待課程學習,選擇學習后又輕易對待則會付出一點代價。
所以,這一模式主要是對易流失用戶的約束和鞏固。
當然,上述三種模式對于哪個類別的用戶都是適合的,只不過每類的側重點不一樣。這三種模式從用戶角度出發思考慕課平臺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也考慮到如何降低輟學率,擴大用戶,并讓優質用戶的轉化率提高。
三、從平臺角度看,其他可能的盈利模式
學分互認。這個盈利模式的主要環節在于平臺與高校的溝通,以及高校如何認可慕課的政策實施。
賣課程。這種方式有前提,就是當慕課平臺前期通過免費模式積累用戶到一定階段時,可以考慮適當收取用戶負擔得起的少量課程費用。
建網絡大學。這有前提,不是所有慕課平臺都可以實行,只有高校的慕課平臺或政府官方的平臺才有資歷和可能去建立網絡大學。
考試認證。這是目前一些慕課平臺已經采用的一種盈利模式,可能未來會更加普遍。學習者在完成課程后,還希望有所證明,那么就需要通過考試獲得認證證書,但需要繳納費用。
當然,面對發展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上面提出的幾種模式可能會對慕課平臺有一定參考意義和價值。但是,慕課這種教育形式若想變成常態,仍有不可回避的挑戰需要解決。比如,如何長期保證優質內容的輸出和教師投入;如何協調學習質量、課程認證和社會認可之間的關系;如何找到教師長期投入和回報之間的平衡等等。
任重,而道遠!
(來源:網易科技 作者:常寧)文章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