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案例表明,投入1元健康管理費用,可以直接減少近10元的醫療費用支出。對于企業而言,通過更好的職場健康方案可以改善員工的健康狀況,從而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減少缺勤率,提升工作場所的士氣和積極性。
中國雇主開始重視職場健康
2014年4月9日,信諾集團發布《健康工作:全球促進員工健康和職場環境戰略》白皮書,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54%的雇主為員工提供了職場健康促進項目。其中,近半數的受訪中國雇主為員工提供職場健康促進項目,73%的雇主表示他們會衡量這些項目的具體成果。
這項調查共訪問了全球1,000位雇主,包括超過80家中國雇主。在此次調查中發現,48%的中國受訪者為員工提供健康風險評估系統(HRA),此外22%的受訪者表示明年計劃提供HRA。此外,中國雇主對于健康的首要考慮是職場和員工的安全。
信諾集團全球團險業務中東及亞太地區首席執行官顧浩然先生表示:“職場健康對于中國的雇主們來說仍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但是他們對其產生的關注和興趣正在日益高漲。”
國際健康咨詢創始人兼總裁Wolf Kirsten先生表示:“我們看到中國企業對職場健康的促進狀況令人鼓舞。無論是政府還是雇主都意識到通過職場加強員工健康的價值,并推出了越來越多的項目。然而目前許多職場的工作環境,無論是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來看,對于員工來說依舊存在著重大的健康風險。”
人力資本不健康成大問題
您所在的企業人力資本健康嗎?您是否清楚人力資本不健康會帶來多大隱患嗎?如同人體一樣,組織也是一個有機體,健康與否對組織的長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人力資本的健康與企業績效息息相關,員工不健康或亞健康為企業帶來巨大的醫療保險費用,還會帶來請假、‘出工不出力’等現象影響勞動效率。研究表明,人力資本不健康帶來生產力降低而產生的損失,通常比傳統醫療費用還要高出2-3倍。”美國健康與生產力研究院院長肖恩?蘇利文博士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近些年,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開始將職場健康提升議事日程。在歐美的—些跨國公司,設首席健康管理官對員工健康進行管理,以最終節省企業成本,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從全球來講,北美公司比世界其他地區發起了更多的員工健康促進項目。在本次調查中,30%的受訪公司已經制定并執行了職場健康戰略。這個數字在逐年上升,體現了企業對于職場健康項目的日益重視。54%的跨國企業擁有全球職場健康戰略,而沒有相關戰略的跨國企業主要原因是文化、法律和業務的不同,以及缺乏對于健康問題的全球化管理。雇主推動相關項目的主要原因是減少病假和提高出勤率,而增加工作士氣則成為日益重要的原因,特別是在歐洲和澳大利亞。” Wolf Kirsten先生解釋道。
首席健康官是否必要?
企業一般都有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首席人才官等,但是否需要設立首席健康官,這還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有很多管理表示組織需要逐步提升員工的健康福利,并將員工健康保障提升為企業戰略,為完善這一戰略企業將設立首席健康官職位。
對于忽視員工健康的嚴重后果,華為也許是最有發言權的一家中國企業。2008年,華為宣布設立首席健康和安全官,將員工健康與安全放在首位,緩解不斷出現的“員工猝死”的巨大壓力。同時,成立“員工健康與安全保障委員會”,形成了一整套保障機制。
那么,誰來負責健康促進項目?根據調查,55%的中國企業由人力資源部門負責健康推進項目,其次就是負責健康安全和環境安全事務的人員。對于負責健康促進項目的人員,現場進行的健康輔導項目是最為常見的職場健康項目,其他則包括日常宣傳,職場內配備醫療設施以及職場環境優化。同時,調查也發現員工會議是中國雇主最主要的宣傳渠道,通過電子方式的宣傳也很常用,如電子郵件和通過網站。
如何評估健康促進項目?
企業在內部推進職場健康促進項目之后,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對此項目進行評估。
根據調查,2009年,22%的企業對職場健康促進項目進行評估,到2014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53%。值得注意的是,73%的受訪中國雇主評估健康促進項目的具體成果,大大高于其他國家,這可能是因為一些職業病方面的指標更加容易被確認和追蹤的緣故。
“在中國,環境、健康與安全(EHS)專員通常負責主導促進健康項目,特別是在大型制造企業和礦業企業。可能是出于這個原因,中國受訪者最重視的一個方面就是提高工作場所的安全。”Buck 咨詢公司全球創新研究項目負責人Barry Hall解釋道。
對于企業無法衡量健康促進項目的首要原因,調查發現,74%的雇主表示是由于資源不足支撐項目評估,也有34%的雇主表示高層不夠重視是無法評估項目回報的首要原因。
對此,國際健康咨詢創始人兼總裁Wolf Kirsten先生表示:“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員工健康檔案,對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系統性、進程式的把握。同時,要充分挖掘數據的價值,對員工健康檔案進行分性別、分年齡、分工種、分不同工作場合的分析,發現職業病隱患、易患病隱患,及時消除影響員工健康的工廠風險因素,避免群體健康事故的發生。”
來源:人力資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