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頭銜泛濫的時代
20世紀60年代以后,美國企業規模擴大出現了決策層與管理層脫節,制度層級過多等問題,于是以CEO、COO、CTO、CFO為代表的大批“首席”職位誕生了,大部分創業公司每人一個C-頭銜即可開工了。到了90年代末,高逼格的C-頭銜正好滿足了大批企業家急于國際化、現代化視野的需求,但中國人喜歡的顯然是“首席”的頭銜,對職位背后功能的設計沒什么興趣。這不但導致各類C-頭銜的分管工作曖昧不明,有些高管還會兼任CEO、COO等職位,仿佛有了一種大權在握的感覺。C-頭銜風行過后,VP(Vice President, 副總裁)又成為職位新寵,讓副總裁有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美好感覺。
權力不是領導力,權力是領導力修煉的非必要條件之一
頭銜泛濫的現象導致滿大街都是領導,但這種被賦予的頭銜或職位,從根本上說是被給予的,而領導力是要通過動態過程修煉出來的,是不能被給予的。可見,從根本上,賦予了權力不等于有了領導力,權力不是領導力。那么權力與領導力的關系是什么呢?
按照動態領導力的理論,領導者影響跟隨者通常上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權力影響力,即領導者擁有利用公司資源或制度規范,對行為結果給予正面或負面激勵的可能,這種可能的有效運用,可以作為外部激勵因素,影響和改變跟隨者行為方式,從而讓跟隨者逐步在內心認同這種行為,把外部激勵逐步轉化為內部激勵。這樣跟隨者就由被動行為變為主動行為,可以自動自發的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第二種是專業影響力,即領導者在專業上具有超越跟隨者的巨大優勢,是公司內的專家。這種能力可以在跟隨者行為過程中,通過引導、指導、教導等方式,讓跟隨者產生信服和信任,同時還能保證行動結果的正確性,從而形成領導力。
第三種是價值影響力,即領導者通過闡述自己的或公司的愿景、使命、目標,讓跟隨者信服并產生同樣的使命感,從內心認同領導者的方向,理想,目標等,從而心甘情愿地跟隨領導者。
這三個層面都具有改變員工內心和行為的作用,前兩種是由外而內的漸進改變,后一種則是由內而外的頓悟式改變。最后一種最難,但卻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歷史上偉大的領袖級人物,無一例外都是主要通過第三種方式建立其領導力的。他們自身有著堅定的信仰,愿意為其信仰付出一切。其實看美國總統就職演說,說的最多的也是信念,信仰,愿景等。
公司的權力現狀
回到本文的初衷,權力不是領導力,但它也是一種建立領導力的條件,用好權力,可以有效幫助領導者提升領導力。然而權力的現狀又是如何的呢?領導又是如何運用權力的呢?
現狀一:如今在公司里,每個公司都有制度,但并不是每個公司都在執行制度。不少公司,尤其是民營公司,所有的權力集中在董事長的手中。董事長的決定代替了制度規定。這種狀況可謂比較普遍,其好處是制度約定不到的事情,可以有個快速決策方法。其弊端是公司大了,很多情況董事長其實并不了解,這種快速的決策往往帶有主觀偏見或受他人影響,導致決策錯誤,錯誤的決策進而大幅降低董事長的領導力;其次,董事長帶頭違反制度規定,使多數公司的制度都是廢紙一堆,真正的決策程序都按潛規則來辦。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匯報,不同的人講,不同的時機講都成為了公司政治的精妙所在,大家整天想的就是尺度和分寸,實際的工作效率其實是相當低下的。這種狀況也導致董事長領導力的下降。
現狀二:公司高管按理說有了漂亮的頭銜,對應的權力應該也有了,但是其實不然。前文也講了,頭銜是有了,但職責卻不明確,另外,權力更不明確。在很多公司里,即使是副總裁,也沒有給表現好的員工發放獎金的權力,要想提拔誰,還必須做好各方面的鋪墊工作,也還不一定能成功。可見,要想閉環結果激勵員工,在公司里也不是簡單的事情。反過來,要想處罰或開除一個員工,那就更難了。這種獎懲權力的缺失,導致權力這個改變員工行為并提升領導力的工具無法實現閉環,最方便好用的工具,卻無法使用。真正的閉環作用淹沒在公司政治,復雜的制度以及相互制約之中。
現狀三:有些公司做的相對比較好,授權體系比較明確。在授權范圍內領導有了一定的獎懲權力。但也不排除決策錯誤,或得罪了某個皇親國戚,從而被收回權力的可能。一旦被收回了權力或否定了其決策,其在公司里建立起來的領導力會迅速瓦解。以前看過一個臺灣家族企業培養第二代接班人的故事,兒子決策錯誤,對公司造成了巨大損失。但老掌門人毅然支持兒子的決定,開掉了做的對的但未執行兒子決策的公司高管,為什么這樣?因為老掌門人清楚的知道建立領導力對于接班人的重要性。
如何用好有限的權力
以上羅列了幾個常見的權力體系的現狀。這里要說的是,當今公司高管有了頭銜,其實還必須審視一下自己到底有何種權力,這種權力的使用是否存在風險,必須考慮好如何使用權力。
1、不能承諾的獎懲千萬別亂承諾。對于實現動態領導力閉環,對結果的引導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公司高管在審視了自己的權限后,對于超出自己掌控范圍的獎懲措施,千萬不能亂承諾。因為一旦兌現不了,跟隨者對領導者的信任度會大幅降低,動態領導力就會受到極大的損害。
2、承諾的獎懲頂著壓力也必須兌現。在審視了自己的權限后,一旦承諾了獎懲,但最終受到各方面的干擾,導致更高層領導介入,否定了你的決定。這是,必須想盡辦法讓你的上級支持你兌現承諾,因為這是建立高管信任度的重要事件,哪怕自己掏腰包,也要兌現承諾。
3、不要得意忘形,濫用權力。對于在公司內得寵的高管,往往會放大自己的權力,認為自己能有效影響上級,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使用權力。但是切記權力的使用還必須符合社會價值或公司文化的基本判斷,當你的權力使用違背了公司基本的價值體系,導致對下屬或其他部門的不公平,那么遲早這種權力會被收回。而且要記住的是,濫用權力并不能真正提高領導力。
4、使用非物質性的獎勵措施。對于不能掌控的權力或權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非物質性的獎勵措施,比如提供自己可控的培訓交流學習機會,帶下屬參與更重要或更高層級的事情,擴大下屬的工作范圍給予其鍛煉的機會等。這種非物質的措施如果有效對接下屬的需求,其產生的信服和歸屬效果會更明顯。
5、管理好你的老板。在公司里,其實對于高管最重要的課題是管理好你的老板或你的上級。當你和上級建立了互信和默契時,你的工作會無形中減少很多障礙。這會確保公司高管能有效閉環領導力行為,快速提升領導力。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跟在老板身邊的人成長快的原因之一。
寫給擁有絕對控制權的董事長
不少自己創業并發展到一定規模的董事長都多少對企業發展不放心,總希望很多事情自己能知道,能審批,能掌控,結果把自己累的一身病,很多事情還處理不好。其實董事長們要想清楚權力不是領導力,權力解決不了企業發展的問題,只有擁有領導力才能確保企業可持續,有活力的發展,所以掌握權力不如掌握領導力,要讓花高薪請來的高管發揮作用。首先要讓他們成為你忠實的跟隨者,再培養并提高他們的領導力,在這個前提下,再進一步授權,最終做到放心的把權力下放。重要的把時間用在關注人上,關注公司領導層的培養,關注公司領導力的提升。
來源:動態領導力 Eki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