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扎說技術可以促進教育均衡,真的如此簡單嗎?
此前,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和他的妻子陳慧嫻借由女兒出生的契機,承諾將他們持有的Facebook 99%股份捐出,投資領域包括個性化學習、疾病治愈、建立強大的連接人的社區。扎克伯格更主動提出:技術可以增加獲得高質量教育的機會。而麻省理工研究在線教育的Justin Reich通過研究卻發現教育技術包括個性化學習雖然抹平了一些教育不公平,但同時也造就了新的不公平——數字鴻溝。小U認為,個性化學習將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而用何種方式實現也需要考慮到學生本身的學習習慣和風格。想知道你的學生是何種學習風格嗎?跟小U一起,點擊 開始測評 看看吧!就像你們早就聽聞的那樣,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和他的妻子陳慧嫻借由女兒出生的契機,承諾將他們持有的Facebook 99%股份(按照Facebook當前股價計算,約450億美元)捐出,用于拓展人類潛能,促進下一代兒童的平等,投資領域包括個性化學習、疾病治愈、建立強大的連接人的社區。扎克伯格主動提到了一個主要的選擇:技術可以增加獲得高質量教育的機會。他在給女兒的信中寫到:“…全世界的學生都可以在互聯網上使用個性化的學習工具,即使好學校不在他們居住地的附近。當然,這將需要更多的技術在每個生命起始時就給予他們公平的生活,但個性化的學習是一個更靈活的可擴展的方式,讓所有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獲得更平等的機會。”讓我們自己思考一下,個性化學習依托于一套像是自動化導師的軟件程序,它給予反饋,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進度去學習,并根據學生之前的學習成果推薦課程。一些研究表明這些程序可以提升學習效果,甚至在某些科目上的提升水平可以達到一倍。目前看起來確實不錯,僅僅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過去的20年里,教育技術包括個性化學習抹平了一些教育不公平,但同時也造就了新的不公平——數字鴻溝。扎克伯格和陳也認識到為了達到公平確實需要更多的技術。目前很少有證據能證明,擁有“使用互聯網工具的能力”,就能夠填補“好學校的缺乏”。在麻省理工研究在線教育的Justin Reich,對扎克伯格關于教育科技的多項主張持懷疑態度。Reich列舉了大學的免費在線課程(通常被大家吹捧為高等教育民主化的一種方式),在他剛剛發表在Science的論文中指出,那些申請這些課程的青少年和年輕人比一般普通人要富裕。事實上,“這些參加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在線課程的年輕學生所居住社區的居民平均收入,要比一般其他社區居民的收入高出38%”。并且,這些學生也更容易在課程上獲得成功。“那些父母擁有大學學歷的學生,他們的課程完成數是那些父母沒有完成大學學業的學生的兩倍?!?/section>使用免費在線課程的學生往往在發展中國家。在印度和中國也有研究表明,那些成功完成課程的學生相較于其他人擁有更多的便利條件。Reich告訴NPR Ed,“教育技術的發展歷史表明,新興技術不成比例地使富裕人群受益,使數字資源達到均衡真的很難”。Michael Feldstein是一位數字化教育顧問,他認為,將個性化學習從學校中抽離出來,首先要做些主要的改變,比如把學生按照能力進行分組,讓學校的日程變得更加靈活。學校的日常需要被重新安排,教室需要重新被建造,老師也需要重新被訓練并獲得支持使他們能夠更高效的使用技術。我們沒法得知扎克伯格和陳在技術改善教育方面更詳盡的計劃。但我們知道,扎克伯格對完全意義上的重新設計學校模型表示出了興趣。Facebook已經安排了工程師到Summit 學校,他們創建個性化的學習平臺作為試點并提供給其他學校使用。扎克伯格和陳也宣布他們計劃為低收入家庭創建他們自己的免費學校,并為此提供更多的服務和最新的技術。比較不明確的是,這些創新舉動能多大程度影響到那些志不在此的公立學校。Feldstein 表示,技術很重要,但這并不是最艱難最昂貴的部分。真正的挑戰在于,在那些較為貧困的學校缺少資金,老師也缺少支持。換句話說,要使個性化學習規模化地使大家受益,只有軟件和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對于有關教育方面的捐贈和支持,很多時候我們對捐贈者的關注度遠遠高于事情本身,扎克伯格就曾因對紐瓦克學校的捐贈被批評(因為他似乎在提倡一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Reich則希望,扎克伯格和陳能夠將更多的將大家的關注點往“技術應該如何被設計去讓更廣泛的學生群體受益”的方向引導。也許首先要克服的難點就是,挪開那些緊緊盯住450億美元的眼睛。(來源:茄葩 作者:考拉)
想知道你的學生是何種學習風格嗎?趕快點擊 開始測評 看看吧!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