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透露,微信內部在研究,將在訂閱號和服務號外新設應用號,用于App推廣。
在“微信公開課PRO”上,張小龍強調,App的重復安裝率會變得越來越低,有時候要找到一個功能又得重新安裝這個App。所以,張小龍希望應用號能夠成為新的公眾號形態,用戶關注一個應用號就像安裝一個App一樣,這個應用號平常不會發東西,就應該安靜地存在那里,等用戶需要的時候找到它就可以了。
微信作為騰訊下一張移動互聯網船票,絕不滿足于傳統的社交溝通功能。就目前騰訊布局來看,將京東、大眾點評、美麗說接入微信二級菜單下,其用意就是打造“微信生態圈”。不過就目前來看,微信的阻力仍然很大,首當其沖的就是社交屬性。
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屬性決定了基礎業務。比如說:搜索大家會用百度、聊天會用騰訊、網購會選擇淘寶一樣。這個基礎屬性,源自于消費者對公司的第一認知。無論是騰訊還是微信,他們都具備太強烈的社交屬性,卻并不具備包括購物、硬件的屬性。因此雖然微信一直再強化購物、基于地理位置的O2O,卻沒有讓用戶覺得無法替代。
今天的微信,像足了當年PC平臺強推拍拍購物。為了讓拍拍與淘寶一拼,QQ甚至拿出了最強殺手锏QQ彈窗支持,不過結果仍然是拍拍敗北。推廣三年的拍拍業務復合增長不超過50%,而淘寶增速卻在400%以上。騰訊希望通過微信來圈更大的地,不過目前來看,還沒發現顛覆性的變化。
之前,微信在訂閱號之外又推出了服務號,為的是鏈接商家和用戶,提供相關的服務。但是,張小龍自己也承認,服務號沒有達到預期。這個沒有達到預期原因很簡單,服務號和訂閱號形態非常類似,都是自定義菜單加對話框的模式,層級深且不明顯,效率太低,最后,服務號就變成了一個每月只能推送四次消息的訂閱號,反而沒有突出 “服務” 的概念。從而,服務號沒做好也可以算作是微信的一個敗筆,尤其引發的,則是訂閱號和服務號合并的消息在滿天飛。
事實上,微信在兩年多前就已經埋下了應用號的伏筆——JS-SDK。微信 JS-SDK 是微信公眾平臺面向網頁開發者提供的基于微信內的網頁開發工具包。通過使用微信 JS-SDK,網頁開發者可借助微信高效地使用拍照、選圖、語音、位置等手機系統的能力,同時可以直接使用微信分享、掃一掃、卡券、支付等微信特有的能力,為微信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網頁體驗。
據悉,兩年前微信應用號立項的時候,構想的邏輯是這樣的:主要是 JS-SDK 提供的 Native API,可以讓一個 Web App (HTML5)在保持網頁的輕便的同時,擁有音頻錄制播放、照片拍攝、掃碼、搖一搖等原生應用的功能。
有媒體分析稱,應用號其實是服務號的升級版。相比服務號,應用號可能會更加智能、更加“傻瓜”,它應該會降低商家技術開發的門檻,可以直接拿來用。具體到應用號打開后的界面,應該會像現在微信“錢包”里內嵌的滴滴打車、大眾點評和京東商城類似,你無須登陸、無需進行App跳轉,在微信里就可以實現服務—交易流程的閉環。它不僅僅是希望去做一個“入口”,而是希望去兼容并包,希望所有的生活服務都別費勁開發App,直接在微信里做個服務號。
有猜測稱,微信應用號應該有三大理想:1、要革了所有APP的命,讓商家直接開應用號以獲得移動互聯網入口;2、構建徹底的成熟的商業化;3、像生活工具一樣成為用戶生活的一部分。
雖然理想遠大,但實施起來需要面臨以下問題。
第一、手機廠商、硬件廠商、開發者是否滿意微信的理想。眾所周知,手機廠商很大一部分的利潤來自于預裝軟件,以及APP的推廣。如果APP被革命了,他們的利潤必然受到波及。沒有了APP,硬件的質量高低就沒有那么重要了,開發者也就面臨失業的危險。
第二、門檻問題如何解決。雖然商家、行業機構接入應用號后省去了一大筆推廣費用,但是,應用號既然要商業化,設置進入門檻、審核標準、展示權重必然是重要的一步,那么,繳費的額度應該多少。繳費過高,考慮到性價比,商家仍然會考慮在APP上下功夫。
第三、如何解決擁擠問題。接入京東、滴滴出行、大眾點評、電影票等應用后,微信已然變得擁擠不堪。如果再起一個應用號,該如何解決越來越擁擠的問題。畢竟,手機裝上一大堆的APP是災難性的。同時,應用號作為服務號的升級版,級別排序不可能再像服務號一樣,而微信底欄已有通訊錄、發現和我的標簽,如果再加上一個應用號是否會過于擁擠?如果把其放在一級頁“我”二級頁“錢包”的三級頁下,如“京東”一樣,露出率轉化率肯定會大打折扣,排位上也說不過去。
第四、商家入駐的意愿。微信畢竟屬于騰訊所有,一旦微信掌握了商家的分發權力,如果商家與騰訊系產品的競爭時會處于一個非常被動的地位。雖然,微信一直強調去中心化、公平,但看到之前騰訊系滴滴和Uber大戰時微信的分量,商家能否把性命交給別人還是未知的。此外,商家自研APP時必然會導入其核心數據,商家能否把核心數據交給微信還是個比較大的問號。
以上僅是個人淺見,畢竟應用號還未正式推出,以張小龍的智慧,或許會來個妙筆生輝,造就新的傳奇也說不定。當然,當年PC端QQ沒做到的事,或許微信能夠做到也未可知。
作者:葉落無聲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