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都離不開學習。當我們確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時,你要做的,不是一味埋頭于書海及知識的海洋之中隨意遨游,而是如何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使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增值。這種增值,抑或是你自我價值的提升,抑或是生活某一方面趨向完美的體現,也可能是專業能力的增強。那么什么樣的學習體系適合自己呢?不能一概而論哦,首先要360度全方位的了解自己,然后再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學習體系。那么,想更加了解自己嗎?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來測一測吧!
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都離不開學習。當我們確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時,你要做的,不是一味埋頭于書海及知識的海洋之中隨意遨游,而是如何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使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增值。這種增值,抑或是你自我價值的提升,抑或是生活某一方面趨向完美的體現,也可能是專業能力的增強。
新的經濟形勢,充滿激烈的競爭市場,你不會有太充裕的時間去涉獵所有的知識。作為想要以知識或是專業能力贏取別人尊重的工作者,比拼的不是知識的廣度,而是你的學習能力。如果你擁有了行之有效的學習模式,建立了一套深度獲取知識的體系,你就擁有了將所有需要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同樣也將僅僅知道的概念轉變成了熟練掌握的知識,為你日后馳騁于職場奠定一生的基礎。
其實知識不是雜亂無章的,你可以構建自己的學習體系:
1.利用一切機會與工具搜集知識
我們習慣了利用網絡來搜集自己的知識。通過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來查找相關的領域。事實上,搜集與獲取我們想要了解的知識,除了網絡這個工具外,也可以去圖書館、書店。甚至利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機會來了解。這種方式可以是你在相關的商店、商場所宣傳的文案,也可以是你在看電視時獲取的相關知識點。這種知識的獲取需要你時刻提高警惕,將自己周遭感知到的一切加以利用,為你日后深度的學習與整合提供素材。
當然,這種搜尋一定是基于興趣及好奇心驅使的,這樣才會使你不會忽略所有與該知識點有關的東西。同時,無論你是通過他人的演講、文章、網站還是其他的渠道獲取的知識,一定要注意將別人忽略的東西整合起來,這樣才會形成一個全面的認識,相對完整的知識獲取體系。
2.面對真正的問題,時刻保持思考
你所要解決的,是你希望實現的結果與現實結果之間所出現的差距。也就是說,你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處理問題,別人關注的問題,可能不是你想要解決的問題。對于別人來說,A問題可能是他的問題,但是對于你來說,B問題可能才是你真正的問題。因此,找到你真正的問題是一件困難的事。
判斷一件事情是否是你所要解決的問題,你可以用忽略的辦法來測試。當你將這個問題忽略掉時,你是否會感覺到具有相當的痛苦。這就是說,如果你發現無法寫一篇優質的文章來向老板交差時,那么如何謀篇布局、如何精煉語言、如何融會貫通知識、如何正確表達觀點、如何巧妙體現你的思維都是你有可能是你所要真正面對的問題,也是你在當前所要解決的痛點。相反,如果忽略掉這些問題對你的生活與工作沒有任何影響,那么他就不是你的真正問題。
這是由于這樣的問題,你在吸收知識時會加以特殊的關注,使你的思維一直處于渴望解決問題的狀態,進而會保持不間斷的思考。
3.追隨內心,認知性理解
認知性理解就是你要依據自己的心智模式來思考。不要強迫自己去思考問題,你要依據自己的內心,要隨心所欲。你可能會有自己的體會,當你越不想干一件事情時,你的思想抵觸就越大,最終出現的結果也并不樂觀。這就是說,當你在心智驅動的前提下,你對知識的理解會更為主動,你對自己的認識更為深刻。這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知識相通,獲取的知識越多,學習越容易
在獲取知識時,你會發現他們都是一個一個獨立的點,你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點串聯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脈絡,進而成為自己知識地圖。就是依靠這種知識的脈絡,你會形成自己的知識模式。這就像是游泳一樣,當你學會游泳這項技能,不管是你在哪個游泳池,你游泳的技能是通用的,可以適用于各種各樣的環境。
當你將散落于各個“角落”的知識點貫穿起來,就會對你想要學習的特定知識有幫助。也就是說,當你下意識的去獲取廣泛的相關的知識時,最終對你想要專研的領域是有幫助的,這會使你加深對專業領域的知識的理解。當你知道的知識越多,你學習起特定知識就越容易。這就是知識相通的道理。
5.親身實踐與體驗,讓你的感知更直觀
當你想要學習一項新知識或是新技能時,親手操作是比較有效的辦法。比如你想要學習如何操作電腦時,電腦操作的理論知識只是一種表層的感知,如果想要真正學會操作電腦,一定要動手實踐。這也像是學習滑雪技術一樣,教練的指導只需要20分鐘,接下的日子就需要你上滑雪場去不斷訓練。通過這樣的訓練,你才慢慢掌握了滑雪的要領,最后實現操控自如的滑雪技能。也正是因為這種親身實踐與體驗的感知,你的精力才會全身心的投入,你的收效才會明顯。
6.利用閑暇時間,不斷嘗試新事物
在平時的閑暇時間,你會做一些事情來消遣。這種消遣的方式可能是寫生,可能是旅游,也可能是其他方式。當你通過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你會獲取在固有生活模式下的不同體驗,甚至是想法與思想。這就是利用閑暇的時間,在追尋可能沒有什么價值的東西中,也有可能會構思出全新的東西,也有可能加深你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7.通過講故事,賦予認知意義
其實故事是對原有真相的一種構筑。就是通過再復述的形式將事件描述,其實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當然,故事與真相對我們最大的不同,就是真相是客觀存在的,而故事需要你參與其中。通過你主觀的闡述,知識才會為你所用。
講故事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式。它的作用不僅僅是將你看到的知識表達出來這么簡單。即使是在心底墨講一遍,也能加深你對該知識的理解。當你對一個知識點進行閱讀或是學習時,你只是接收了這個知識點,但是到底有沒有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還需要你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分享出來。這就意味著,將一個知識成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你需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與大家一起分享甚至是討論。
8.經過思維碰撞,產生更好的想法
對待一個知識點,我們可以用辯證的方法來進行學習。這就是說,你可以將一個知識點一分為二來認識。經過你思維的思辨,你會對產生更好的想法。
一般來說,你可以用懷疑的精神來面對問題。實際上,人的認知是不斷變化的,科學也是在不斷進步的。你現在認識到的問題,在10年后可能結果就不會是現在這樣了。這就是一種懷疑的精神,利用這種精神,可以使你腦洞大開,對認識到的事物不斷研究、追蹤。
你也可以用批判的思維來分析問題。其實這是在你學習到的知識點中提出問題 。你可以在作者的觀點之上找出更多的論據來支撐他的觀點,也可以進行相關的質疑。這里想要提醒大家的是,當你去質疑一個作者的觀點時,你一定要有理論依據來支撐。千萬不能毫無依據的否定一個觀點,那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9.以他人的智慧來檢驗自己的想法
征求他人的意見,與他人交換想法是你完善一個觀點的重要方法。因為在你的認知里,可能出現觀點的不全面、認識的不深刻的情況,通過與他人的知識交流,可以獲得更多的靈感,經過加工與整理,進行知識的再創造,可以將這些知識為自己所吸收。
10.利用文字與圖片,記錄自己的思維
在任何地方,你都應該攜帶紙和筆,甚至是平板或是筆記本電腦。無論遇到任何問題時,你都可以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學習工具進行記錄與創造。通過文字的力量,可以展現出知識的炫麗多彩。針對數據,你可以采用圖表的形式,更直觀的展現出來,使你對知識的理解更為透徹。
11.通過系統思維,讓一切化繁為簡
透過知識的系統,進行歸納與整理,把樹的枝葉削去,只留下樹干的過程,就是化繁為簡的過程。系統無處不在,人的身體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系統,電腦也是一種系統,汽車同樣也是一種系統,系統無處不在。世界的萬物是由單細胞的生物向系統更復雜的更高等級的生物進化。我們認識一類事物不需要一個一個去了解,而是通過對整個系統的摸底,抽其精要,研習其精髓就可掌握。
想要簡化一件事,你必須要了解這件事。你要秉承的觀點是:再復雜的針織物,拆開了都是一絲一絲的毛線。因此,系統的思維是一種提綱挈領式的思維方式。就像賽車時,人人都會認為速度最快就會贏得比賽,但是當你用系統的思維來看待這件事時,贏取車賽的冠軍需要縱觀全局,知道什么時候加速,什么時候減速,甚至在什么停車。只有這樣的系統思維才是最終勝出的關鍵。
當然,系統思考是一個龐大的主題,你需要應用到以下這些內容:
a.建立模型:當我們想對一個事物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論證時,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模型。比如,新建一個樓盤,需要首先制作這個樓盤的模型。通過這個模型,來比對現實與理想模型之間的差距,找出問題,設計解決方案,然后應用到實物上。
b.動態思維:就是事物如何變化以及相互影響的情況。你要摸清一件事物的系統到底是如何保持穩定或是不穩定,為什么該系統不可預測,以及出現狀況時如何進行控制。
c.觀察:我們知道,相同的事物,以不同的角度觀察結果也會不同。外表看似簡單的事物,蘊含著復雜的內核;外表看似復雜的事物,內在可能很簡單。
d.綜合效果:一件事物的整體要遠大于各個部件之和。這也就是說,你要研究透各個部件的關鍵要素,最終綜合的系統的效能才會最大,才會發揮出令人驚異的效果。
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系統,你只要以系統化的思維來看到這些系統,你的系統思維就會自然而然形成。
通過以上十一條學習要素,你就能構建一個自己的學習體系。將這套體系應用到你的實際工作與生活之中,持續五年之后,你會感受到自我學習的驚人力量。
作者:劉浩凌
來源: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