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的困與解
“翻轉課堂”是一種有價值的教學方法,對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較大的幫助,雖然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但依然有人愿意去嘗試。原因很簡單,因為它能幫助老師提升教學效果。然而無論看多少文章、聽多少講座,都不如親自嘗試。試過,才知道它的味道。那么,想知道你的學生是否適合“翻轉課堂”的學習方式嗎?點擊 開始測評 看看吧!(這里的條件主要是指軟硬件條件,即有沒有視頻服務器和學習平臺、機房夠不夠用等。)有位校長在實施“翻轉課堂”前專門找到我,讓我幫他們做一個服務器的采購方案,因為她覺得要給學生看微課,需要有視頻服務器,還需要有學習平臺。對于其他準備開展“翻轉課堂”實踐的學校,我也不贊同購買服務器。其實有很多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直接用U盤將微課視頻拷貝給學生,或者用網絡機房自帶的管理平臺發送微課到學生手機上,或者直接將微課上傳到免費的視頻網站讓學生回家看。自建服務器來支撐“翻轉課堂”,在我看來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做法,至少在初級階段不必這么做。“‘翻轉課堂’對文科也許有用,但對我們理科不適用”實際上,如果我講座中舉的是理科的例子,教文科的教師也會提出類似的問題。“翻轉課堂”最早的實踐來自于高中的化學課,所以肯定是適用于理科課程的,我們項目中的實驗學科既有文科也有理科。從多地的“翻轉課堂”實踐看,人數最多的是數學教師,而實現了“翻轉課堂”常態化的是一位政治教師。我本人在自己的大學教學中也多次采用“翻轉課堂”的方法(既有理論課也有技術課)。因此,在我看來,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翻轉課堂”可以適用于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學科的教學。當然,在不同的學科,適用的內容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會略有不同,目前還很難對所有學段、所有學科、所有環境下的教學給出適用的證明,但這也許正是我們實踐和研究的機會。“翻轉課堂”要求學生提前在家學習,課堂上的時間又不會減少,乍看之下,確實會給人以加重學習負擔的感覺。實際上,由于學習效果的提升,學生在課后幾乎不需要做太多的鞏固練習,這就相當于把原來課后作業的時間提前到課前的預習,總體上來看,學生并沒有增加學習負擔。如果按照“校內翻”的模式,學生前置學習的時間也在課堂內,就更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了。但對于教師而言,的確會增加一定的負擔,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學資源的預備。資源包括微課和其他提供給學生閱讀的材料。盡管微課在國內很火,但適用的微課并不多,尤其是適用于自己學生的微課不多,基本上要靠教師自己制作。加之教師本身對微課的理解還有一個過程,包括選點、設計和錄制都需要逐步完善,因此錄一節三五分鐘的微課花幾個小時也屬正常,這是目前占用教師時間較多的一塊工作。其他一些學習材料也與傳統的教學資源不同,是提供給學生看并直接支撐學生學習過程的,因此往往需要教師對現存的資源進行加工和改造,才能變成適用于學生的資源。二是學習指導的設計。“翻轉課堂”的前置學習不是簡單地看微課,教師若只提供幾節微課給學生看,學生是無法順利完成學習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特點,設計出合理、有趣的任務,并提供完成任務所需的學習資源(包括教材、微課和其他資源),引導學生逐步完成任務,同時達成學習目標。這種學習指導的設計是很多教師不擅長的,甚至可以說,很多教師還不會寫學習指導,因為他們常常把給學生看的學習指導寫成給教師看的教案。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教師設計的學習任務很無趣,不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是許多教師所不擅長的。三是練習的設計。“翻轉課堂”中的練習不僅要完成傳統練習的任務,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教師分析和掌握學生學習的問題。因此,練習的設計,需要更多的考慮和安排。例如選擇題,每個備選項都應是學生學習中容易犯的錯誤,并且能反映出一定的認知偏差。只有這樣的習題,教師拿到統計結果后,才能判斷出哪些學生在哪些問題上出了錯,這些錯誤又是由于怎樣的認知偏差所導致的,教師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出課堂討論的話題和流程,并有效引導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當然,隨著“翻轉課堂”實踐范圍和深度的增加,會有越來越多的教師投入到這項改革中來并充分開展合作,上述問題就會得到有效緩解。這是改革初期無法避免的陣痛。無論從我自己在大學課堂的實踐來看,還是從我所指導的中小學教師的實踐來看,要實施“翻轉課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需要協調很多關系、爭取各方支持才能完成“翻轉課堂”。對于尚未開展實踐或剛開始實踐的教師,機房、平臺、資源等是首要解決的問題,但對于要真正提升課堂效果的教師,我覺得最重要的困難有兩個:一是學習活動的設計,二是個性化指導需求的滿足。“翻轉課堂”的前置學習,有助于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它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逐步發現問題的答案,進而提升總結出相關知識的結構——學習指導就是用來引導和支撐學生思考的,這種發現的過程才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翻轉課堂”對傳統教學最大的沖擊,就在于引導學生去發現而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接受。而其在國內實施的最大難度,也在于此。畢竟,我們的教師習慣了按照知識表述的邏輯去講解,而不擅長依據學生發現的邏輯將知識打散,并用一個個真實有趣的任務將這些知識重新組裝起來。回顧過去十年的教育改革,“以生為本”、“導學案”、“探究學習”這些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名詞,并沒有真正實現變革課堂教學的目標,這也反映出教學改革在教育傳統和現實條件雙重夾擊下的艱難處境。“翻轉課堂”能否“翻轉”這一現狀,還有待于我們去探索。“翻轉課堂”另一個實施的困難在于,如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傳統課堂中,學生雖然也會有個性化的學習困惑,但為了保障教學進度的順利實施,我們一般會忽視這些個性化的問題,甚至不允許他們表達。“翻轉課堂”中,由于存在前置學習和練習環節,學生的困惑和問題被進一步明確,因而學生期望獲得問題解答的欲望更加強烈,如果不能及時為他們答疑解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挫傷,后續的學習恐怕就不愿意參加了。歐美發達國家,班額比較小、師資力量比較充裕(有些課堂還配有助教),而國內動輒五六十人的班額,單靠教師一個一個地指導學生恐怕是行不通的。解決問題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多做微課,把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做成微課,讓學生自己選看。但這需要大量的優質微課,短期內無法解決。二是采取同儕教學的方法,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助。這部分的工作,已經有不少實踐,如“小組合作學習”、“練評講教育模式”等,從多數教師的實踐來看,在這方面的辦法和能力還顯不足,至少在我們的項目里,還沒有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總體而言,“翻轉課堂”是一種有價值的教學方法,對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較大的幫助,雖然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但我依然愿意去嘗試。原因很簡單,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提升教學效果。無論看多少文章、聽多少講座,都不如親自嘗試。試過,才知道它的味道。(來源:聚焦職教微信公眾號)本文部分內容節選自<中國教育報>
想知道你的學生是否適合“翻轉課堂”的學習方式嗎?趕快點擊 開始測評 看看吧!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