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虛火漸熄,教育O2O將如何分得市場大蛋糕?
隨著“互聯網+”浪潮的席卷而來,“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近兩年的大風口之一,無論是創業者還是風險投資都扎堆在這兒,誰都想抓住機會成為下一個獨角獸。然而,隨著近半年來國內資本市場吹起寒風,眾多新興創業項目融資困難,越來越多的案例暗示著曾經熱火朝天的O2O領域將首先遭遇資本寒冬的沖擊,其中以燒錢著稱的教育O2O領域也很可能成為今年洗牌重災區。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到399億元,其中作為最受追捧的教育O2O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各創業團隊通過燒錢快速擴展市場,不斷攻城略地粉飾數據以便進行下一輪融資等現象非常普遍。然而這種盈利模式不清晰、定位模糊的燒錢項目,一旦資本市場遇冷,巨大的市場開支會迅速讓其陷入經營困境,“老師來了”等教育O2O平臺相繼關閉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教育O2O之所以逐漸成為一個高危領域,究其原因還是行業模式存在太多硬傷。對于龐大復雜的教育產業而言,互聯網還只是一個工具,僅僅對互聯網技術的利用,依然無法解決教育資源短缺、資源區域分配不均衡等問題。教育O2O不斷攪局傳統教育培訓市場,試圖顛覆已經在線下盤踞了十幾年的傳統教育培訓模式,然而不但遭遇原有培訓中介機構抵制,而且教師及學生也短期內無法適應線上培訓模式,導致很多規劃得很好教育O2O項目真正落地時非常困難,只能不斷燒錢推廣,一旦燒錢無法持續,將成為行業犧牲品。眾所周知,我國K12教育群體數量龐大,并且在應試教育制度下,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將分數作為衡量學習質量的唯一標準,從而導致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重,課外輔導培訓屢禁不止等現象的長期存在。然而,無論是線下存在已久的課外輔導培訓,還是依托互聯網技術新崛起的在線教育產品,從本質上看都需要把真正提升教育效率作為根本目標。在筆者看來,從目前混亂的行業競爭看,大部分教育O2O項目都是空手套白狼,本身并沒有真正提升教育質量及效率,而是打著整合資源旗號搭建在線平臺,左手整合教師資源,右手整合學生資源,試圖通過撮合訂單在兩者中間抽成。其中典型的平臺有“瘋狂老師”、“跟誰學”、“365好老師”等一大批,其實這樣的模式未能解決用戶的核心需求,用戶的需求“不是平臺提供的多種選擇,而是靠譜的選擇”。如果平臺僅僅是信息撮合,對教育產業效率的提升非常有限,談顛覆更是無稽之談。實際上,教育服務是消費頻次非常低的品類,品牌建立基礎很弱。教育O2O沒法從輕到重,只能由重到輕,用戶的需求頻次決定了在線平臺對用戶控制力弱,如果僅僅是提供信息撮合,那么對學生及教師的黏性都會很差,價值創造太低,自然利潤空間也很小。以“瘋狂老師”等常見在線教育平臺為例,其模式當下難以滿足用戶端的核心需求,前期根本沒有利潤空間可獲取。當自身無法輸出真正的教育價值,那么就只能用戶端降價,老師端補貼,通過大量燒錢來擴張市場,很顯然這樣的商業模式將很難持續下去,預期接下來會有一批類似的平臺可能被洗牌出局。好的平臺應該真正切入在線教育的某個環節,以點帶面,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提升教育效率。比如對后端的內容題庫、教學標準、師資全職化等都進行系統化、技術化改造,達到保障高質量教學的三大要素——師資優質化、教學過程可視化、教學內容個性化,從而有望真正提升教育行業效率。盡管這樣的模式一開始比較重,但是隨著市場規模擴大,技術成本可以越來越低,提供的附加值比較大,也更容易黏住用戶。從目前教育O2O各種模式遍地開花的行業競爭狀況看來,以市場營銷為重點,缺乏內容建設,靠燒錢來擴張市場的項目將可能最先被洗牌出局。而經過洗牌之后,能夠沉下心來,真正從教學內容、管理培訓體系及教學互動模式創新等方面不斷積累的項目將有機會獲得更多用戶的青睞,從而分得在線教育市場大蛋糕。為了實現個性化學習,優學云測評系統結合自身十年的行業經驗,利用海量素質測評,讓老師在了解學生性格特點、成長環境等非智力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再通過學科提分測評快速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協助老師動態監測學習過程,適時調整學習方案。通過學生、老師、家長之間的互動形成三位一體的“6+1創新教學模式”。目前,已經有400多家學校注冊使用優學云測評系統。(來源:科技訊)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