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溝通產品的轉型之路:做強,做重還是做新?
家校溝通產品基于社交這個特點,可以改進強化的點存在哪里地方?產品能增加什么功能,加強優勢?還是說產品需要完全擯棄原有業務,找到新的突破點?社交app目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標桿產品,如老少皆知的熟人社交app微信,在美國上市的陌生人社交app陌陌,而家校溝通也是互聯網K12教育產品的標配,然而這兩者功能存在一定的重疊,加上家長對于新產品的學習成本較高;以至于微信的出現使得只有溝通社交功能的app產品競爭力被大幅削弱,所以說盡快轉型和強化獨有的教育功能才是出路。之前也談到了2016年對家校互動類企業非常關鍵,在認清這個趨勢下適當轉型、修正路線是十分必要的;那么關于轉型之路怎么走,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說明:基于社交這個特點,產品可以改進強化的點存在哪里地方?產品能增加什么功能,加強優勢?還是說產品需要完全擯棄原有業務,找到新的突破點?社交從工具屬性來說是通用的,然而社交的入群不同,產品所需要的需求也會截然不同,正如陌陌可以在微信、易信、飛信、來往等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下,從陌生人社交里闖初一條路來;教育因其特殊性,家長、學生、老師三方參與,溝通雙方群體又有較大的差異性,一款更懂教育的產品自然更受歡迎。在重教育這點上,產品要的不是夠用能用,而是好用很好用——這是同類產品需要改進優化的方向,也能成為產品強勢所在。目前K12現狀是學校教育占據了主導作用,筆者認為可以從學校需求層面入手:在常見的微信群內討論,由于交流不受限制,不加引導會到賬無關的話題內容;相關的負面信息或言論更容易擴散,而校方希望的是能較好地引導輿論,傳播正能量,在家長心中樹立好的形象。南京市教育局2015年底發布的規范意見提到,“學校負有對本校發送的文字、數據、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進行審核和監管的責任和義務”完全符合。因此,在app中可以給學校開辟自有的宣傳渠道,向老師和家長推送信息,其使用權完全交給校方。一是通知到達,如果有重要重大的事情,不管是學校向老師傳達,還是老師向家長傳達,這些通知都需要準確無誤并且高效地到達接收著。在使用QQ群之類溝通工具時會存在刷屏的問題,且信息干擾太多容易造成忽略。二是信息安全,某教育局曾公開發文,要求各學校“要采取切實措施對學生和家長的個人信息予以保護,特別對涉及學生隱私的信息必須為其保密。”在使用QQ等第三方通用工具時,經常會存在盜號、詐騙等風險,容易成個人信息造泄漏。作文家長首要擔心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在幼兒階段,如兒童衛士、兒童電話手表此類智能產品的出現就是解決這個痛點;如果手機app可以與孩子的校園卡綁定,通過學生刷卡上車,校車出行的時間、固定線路和定位系統向家長實時發送位置,那么在離校和回家之間的路程上,學生的安全問題更具保障。目前從技術手段來講,應用于公交站點的實時報站已經實現了(在地圖應用和公交站顯示屏上都可以看到),理論上校車的實時追蹤也不是問題。前有小米教主雷布斯的“極致”理論,后有“創業必須懂得做減法”的教條,其實道理都一樣,但不可奉為圭臬;原因是一,“小而美”的生存模式適合你的教育產品嗎,你具備支撐你“小而美”下去的條件嗎?二,做減法尤其適用于創業初期,讓創始人明確自身的產品定位和核心優勢,不是在企業成長期和成熟期。就現在來說,家校App可以做到足夠細分細致,但徒有“小”卻并不“美”了,如此單一的功能已經無法滿足學校教育的需求,是時候做加法了!而且還要脫離家校這個范疇,回歸到教學業務這個重心上來,否則也是徒勞。如果社交要做輕,那么教學要做重,一個偏工具,一個重內容,內容的建設本質上要靠人力,靠員工或者靠用戶,無他。“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還記得這句耳熟能詳的諺語,考試是學生時代繞不開的門檻,而從前對付考試最笨的辦法是題海戰術,現在提倡的是個性化教學,學生做題也應該更有針對性。題庫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它包括老師出題、學生做題兩大用途,由于產品設計和初衷不同,導致使用便利性會有差別,如猿題庫就側重學生端,梯子網(已關閉)偏重老師端。但是題庫產品耗時耗力,自主開發成本極高,題庫本身的內容建設又是項繁重浩大的工程,所以這需要長久的計劃。學信也通過研發推出自有題庫,老師組卷后或直接使用試卷模板即可應用于平常的考試中。考試是直接的結果,作業是積累的過程,作業習題相比題庫更輕量,且適合暫時沒有升學壓力的低年級學生!怎么做呢?這里有兩大需求——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解決學生的作業難題,就是不想做和不會做的問題。針對不想做,可以從游戲化角度設計作業內容,邊玩邊學,像一起作業就是此類代表。針對不會做,可以通過自助答疑,如利用搜索引擎獲取回答或拍照搜答案,還有一種是人工答疑,分為免費的網友問答何收費的搶答咨詢兩類,免費回答時間較長,收費刺激了用戶積極性使得解答很及時,像百度作業幫這類產品很多;對了,要是不在線當面問老師也行。假如可以顛覆重新來過(已有的產品不建議這么做),那么可選擇性很多,無異于二次創業,譬如上面提到的5個小點,幾乎每個都有獨立的互聯網產品。假如想要求變求新,走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筆者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對人內心精神世界的塑造,是決定思想水平、認知能力、道德層次、處事方法等上層建筑的因素,是極其復雜的;簡單來說,教育塑造的是人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現在不管家庭還是學校,普遍高度關注的學生的考試、學業成績,給學生本人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不得不說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不少見,只是被掩蓋了,如果及時發現了不能忽視它。通常,家長可能沒有時間帶孩子去拜訪專門的心理咨詢師,或者孩子不愿意面對面溝通解決問題,那么在線一對一咨詢(也可以通過電話)是不錯的治療方式,雖然如春雨醫生這類醫患咨詢App已然很多,但目前市場上還沒有教育心理輔導這類app。與有病醫病不同的是,教育還可以提前規劃,包括青少年的人生職業規劃也是應該涵蓋在其中的。要做強,做重還是做新?轉型之路自己選,總之不能忘了教育之本。(來源:芥末堆 作者:無界)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