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需要什么樣的校外教育
在專業內容、硬件、技術、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五大領域中,未來發展最快的可能會是人工智能。而當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時候,對人的要求也會更高。那么,未來的教育會是什么樣子呢?2016年1月22日在北京公司,我接待了一位畢業于北師大教育技術學院的博士,交談中我很感慨地說:“每當聽到某某教育平臺公司宣稱平臺上有幾千萬個知識點時,我都暗自發問,這其中多少是有效的?如何做到精準研發、精準投放、精準學習、精準評價?”也許這四個“精準”正是不少教育創業公司較少考慮的。華東師范大學著名教授、“生命?實踐”教育學派創始人葉瀾教授曾經說:“課堂是師生共同經歷的一段生命時光。”前幾天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先生在央視節目現場呼吁:要給孩子們公平的教育、有愛的教育、快樂的教育。在劉先生幽默的語言背后,我思考的是未來教育如何才能圍繞人的競爭力要素,研發、應用、沉淀、變革、升華。因為有教育家說教育的本質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也有哲學家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未來教育的技術革新會圍繞教與學的場景、形式展開,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智能硬件在課堂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聲音、圖像、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會被大量應用。場景的交互性會越來越好、現實感會越來越強、師生協同、生生協同的機會會越來越多。民主學習、陪伴學習、快樂學習、公平學習、終身學習會成為現實。技述驅動、科技驅動、數據驅動,讓數據無所不在,課堂已經不再是捕捉、觀察、評價師生行為的唯一場合,教育數據的變化會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對數據分析的維度會更多,科學性、有效性會更強。通過數據挖掘,教育會變得越來越寬容,同一門學科會允許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當效率真正成為教育者關注的對象,知識的精準性會更強。以后教育機構拼的不再是知識的多少,而會更加關注知識的有效性、關注知識產生的背景、關注知識之間的聯系,關注知識形成的內在邏輯,關注知識的網狀化與協同性。據說華為公司2016年目標是實現818億美金的營收,但是公司的戰略核心依然是聚焦“管通”。教育機構是該考慮公司的戰略規劃了:我們是做什么的?我們什么做的最好?我們怎么做會更好?可以說沒有戰略聚集,就沒有戰略勝利,在高手如林的教育行業,未來拼的不僅是智慧,還有定力。廣義的教育是指一切培養人的活動。無論內容、硬件,還是技術,教育要實現的都是促進人的發展,我堅信只有理解教育的人,才能持續研發出有價值的教育產品,所以教育公司創業團隊中一定要有真正能在一線教育實踐、研發、思考的專業化人才。教育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眾多的教育公司目前依賴的是團隊的教育經驗,創始團隊理解的教育是什么樣子,就實施什么樣的教育模式。當人工智能時代到來以后,一定會為教育帶來多維度的評價模式,教育公司應該勇于變革,推動經驗型人才向科學型人才轉變。隨著時代變遷,教育行業現有的商業模式也許都會重塑,但之于教育的,無外乎內容和技術。佳一教育在戰略上會專注內容,同時也會和大家一樣關注技術的變革,關注K12教育行業的下一個趨勢。(來源:芥末堆 作者:王曉兵)文章有刪減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