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的教育”與“試錯的教育”
目前中國經濟正在從“模仿經濟”向“創新經濟”轉變。與中國“模仿經濟”相對應的中國教育是“做對的教育”,與中國“創新經濟”相對應的中國教育應該是“試錯的教育”。而學習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讓學生做對,不如讓學生試錯!前不久,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對外宣稱:“中國教育發展水平已經躍居世界中上行列”。這位負責人這樣說,肯定有其根據和理由,但是很多人對此并不認同。他們認為,中國教育與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明顯不適應,教育仍然沒有擺脫計劃經濟思想的束縛,教學方式原始、落后,學生的心智沒有得到應有的提高,只會死記硬背,想象力、好奇心、探究欲被弱化,思維質量普遍不高。所以有條件、有能力的家長紛紛將孩子送到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甚至是荷蘭、西班牙以及東歐一些次發達國家去留學,就連清華大學這樣的學校都沒有擺脫百年前學校建立初期的辦學目的——留美預備學校的命運。2010年國家制定了《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五年過去了,人們并沒有看到教育大的變化。教育改革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筆者認為這與兩個重大教育問題被忽視有關:一是教育管理方式沒有進行改革,仍然延續舊體制在運行。教育部應該是中央政府的教育部,站在全社會的角度管理國家教育事業,不能把教育部當成是教育戰線的主管部門,更不能按管理直屬學校和部委院校的方式來管理中國教育。教育部不是“行頭”,更不是體制內學校、公辦學校、部屬學校的教育部。教育部應該面向全社會依法管理教育,不應該管學校辦學的具體事務,也不宜搞什么分類指導,更不應該組織學校搞這個項目、那個課題或各種競賽評比之類的東西,要讓全社會的教育組織自主、依法來辦學。教育部與學校的關系應該象國家經濟管理部門與企業的關系一樣。二是沒有看到教育存在的基礎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而我們的教育教學方式卻沒有隨之改變。現行教育教學模式是建立在知識短缺的基礎上,以傳授知識為主。現在必須根據知識爆炸、知識過載和互聯網神速傳播的現實,重新設計教與學的模式。在知識爆炸和互聯網時代,教育不再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掌握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思維質量。目前中國經濟正在從“模仿經濟”向“創新經濟”轉變。與中國“模仿經濟”相對應的中國教育是“做對的教育”,與中國“創新經濟”相對應的中國教育應該是“試錯的教育”。“做對的教育”追求的是標準答案,學習經典,模仿名家、名篇,讓學生記住事實和結論;“試錯的教育”不在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一時理解的“對”與“錯”,要的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在乎的是生生、師生之間的討論、共享和分享,讓學生體驗結論得出的過程,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學習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讓學生做對,不如讓學生試錯!教育何時將“提高思維質量”作為教學目標,什么時候就是中國從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強國的開始。我們期待著“做對的教育”早日淡出課堂,盼望著“試錯的教育”盡快走入課堂。(來源:芥末堆 作者:李洪波)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