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會被替代,但教育會被“轉基因”
“互聯網+教育”的變革它會改變我們學校的運轉流程和運作模式。互聯網不可能替代學校,但可以改變學校的基因,構筑新的教育生態。“互聯網+教育”就是教育的轉基因工程。人類社會開始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特征是個性化、人性化。我們整個社會開始進入以個體創新和知識創新的時代。在知識創新的時代,我們呼喚適合個性發展的教育。這也是我們國家整個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和價值取向。但是中國教育的現實還是處在一個流水線加工的時代。這樣的教育體系不會考慮個體的特征特長,任何人都要面對統一的課程標準。現在的基礎教育,就是流水線的一部分,我們未來的教育是選擇合適的學習課程,并適應兒童的發展呢,還是讓兒童適應已有的流水線般固化的教育模式?這是當下教育的關鍵點。“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已經對固有局限于時空的教育模式產生動搖。21世紀中后期將出現一些從根本上進行重新設計的學校,它們將展現出一系列重組教育的可能性,這其中包括:學校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時間進行組織和重組教育;學校將為學生提供更為靈活的課程安排,更適合學生的個性需求;學校將會把網絡學習融入其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性、適應性,更多個性發展的機會。這將是未來學校的基本圖景。互聯網提供了新的生產要素,為重組未來學校、未來教育提供了前提。互聯網提供了虛擬化、智能化的新基礎設施。通過這種基礎設施預示著學習將無處不在。互聯網提供了新的社會分工形態、實時協同的通訊網絡。大規模的社會協同學習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持反饋。互聯網提供了新的社會空間:虛實結合的社會空間,線上線下融合的業態,可以破解優質教育服務的時空限制。“互聯網+教育”的發展為我們重組教育提供了一種可能,這種可能可以解決 “個性化和大規模”這個傳統教育中無法逃避的悖論。以前我們的教育,要想做到大規模你就很難做到個性化,反之亦然。大規模可以確保每個人都可以獲得教育,它意味著公平。個性化可以實現和每個人能力相匹配的高質量教育。而互聯網教育可以破解這個教育的悖論。這也是我們未來學校變革的原動力。未來的孩子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個人情感來選擇合適的教育。教育具有更多的柔性、個性化、選擇性。未來學校的形態是一種自主式的形態,在采集學生學習全過程數據的基礎上,將學習者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可視化,進而了解每一個學習者。可以完全憑借數據分析出學習者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情感結構和認知特征,給學習者提供不同的課程內容,實現適合他個性成長的教學。數據將成為學校最重要的資產,學生帶著電腦上學,人人擁有電腦將成為事實,我們學校的教學環境將成為一種打破校園邊界的虛實融合智慧生態環境。學生在實體現實中接觸學生、老師、家長、同伴,通過手中的平板電腦和手機,可以接觸到更大的學校、更適合自己的學習伙伴、更大的知識社區、更快捷的學習工具,形成一種虛實融合、不分你我、快速切換的教育生態環境。學習者在這種生態環境中,彼此之間、與教師之間、與家長之間、與社會專業人士之間進行互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明顯凸現出來。每個人既是知識生產者,也是知識的消費者。學校和教育機構將不再是封閉的社會單元。學習不僅僅發生在學校中,而是終身的、全面的,按需獲得的。學校的圍墻正在被打破,學校的開放是大勢所趨。如MOOCS不是技術的創新,它是一種生產關系的演變,優質教育服務的供給打破了校園圍墻的邊界。互聯網時代的“開放教育”生態正在形成之中。互聯網+教育的變革,首先會使學校教育內容的供給發生重構。內容將不單只有學校來提供,而是校內校外結合的一種教育供給。未來學校也許會把相應的課程內容服務,外包給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的第三方機構。學校教育和在線教育相結合,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相結合。學校內的學習環境將變成智慧化的學習環境。除此之外,教育管理與評價、教與學教學方式也會發生重構。深層性的資源、自由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將會豐富教育策略。“互聯網+教育”的變革它會改變我們學校的運轉流程和運作模式。互聯網不可能替代學校,但可以改變學校的基因,構筑新的教育生態。“互聯網+教育”就是教育的轉基因工程。(來源:茄葩)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