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立:勸退帶手機進校學生的做法落后于時代
最近一則新聞在網上被炒得沸沸揚揚,某學校因學生違反學校規定,帶手機進學校或者在校內和課堂上使用手機,而將12名學生“勸退”。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手機和網絡對教育難道就真的一無是處?最近一則新聞在網上被炒得沸沸揚揚,某學校因學生違反學校規定,帶手機進學校或者在校內和課堂上使用手機,而將12名學生“勸退”,實際上就是變相的開除,其中有2名高一學生,2名高二學生,8名高三學生。這對學生心理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面臨高考的那8位學生。家長已為此多次與學校溝通,并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上訪。但校方仍堅持原來的決定。媒體的議論主要集中在學校是否有權對帶手機進校的學生做出“勸退”的決定,或者這個處分是否過重,而我則是從這一決定是否符合教育變革大趨勢,是否有利于“互聯網 ”時代人才培養這個視角來看待的,我不得不遺憾地說,該校的這一決定是一種“短視”行為,是落后于時代的表現。這種錯誤的做法到底能堅持多久,我深表懷疑。智能手機以及移動互聯網對今天的教與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任何人都不能熟視無睹。筆者與黎加厚教授等曾多次呼吁應積極開展智能手機與互聯網進課堂的探索與研究,國際上也有很多學者做出了同樣的呼吁。去年美國紐約州已解除了對中小學帶手機進學校的禁令,相信校領導們不會一無所知,之所以仍堅持從嚴禁止的規定,無非是出于升學率的考慮,無非是向應試教育體制妥協的結果,而不是真正出于到底哪種決定對學生學習更加有利、對教育事業發展更加有利的考慮。事實上,手機和網絡不是洪水猛獸,對教育教學也絕非一無是處。筆者多年的實踐與探索證明手機和網絡用得好、用得合適,對教育教學絕對是利大于弊。智能手機進學校甚至進課堂已是大勢所趨,誰也阻擋不了。現在已有很多像云班課、作業盒子這樣的平臺和各種用于學習的APP,可以幫助教師與學生開展基于手機的教與學活動,這種“互聯網 ”時代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對打通課內課外、連接校園社會、將碎片化學習與系統性學習無縫連接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很多學校的老師都在進行手機進課堂的教學改革試驗,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筆者曾預言,智能手機有可能成為壓垮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模式的最后一根稻草,現在我的信心比以前更增強了。現在的高三,其實就是為了應付高考而進行的反復機械的復習,就是用題海戰術在消耗學生寶貴的青春和對學習的興趣,連學生帶手機都要禁止幾乎可視為不人道!前述新聞中的學校為了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學校,將處罰措施從批評、警告、一直升級到“勸退”,也阻擋不了學生帶手機進學校,今后難道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我聽到過很多關于學 校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學校進課堂引發嚴重沖突,甚至鬧出人命的事件,這樣的悲劇還要上演到什么時候?!是時候取消這些不合時宜的規定了!對于學生帶手機進學校這樣的事,與其堵,不如疏,應該改變的不是學生,而是老師和學校,是違背時代潮流、損害孩子身心健康和扼殺學生創造力的應試教育體制!當然,允許學生帶手機進學校,并不意味著放任不管,而是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利用手機和互聯網進行有效的學習與交流,將手機和移動學習的效益發揮到最大。也許有中學校長和老師說,高考制度是國家規定的,我們改不了,只能適應。想讓我們放開手機禁令,先讓國家取消高考再說!我想說的是,一個不合理的制度的改變,要靠我們大家,要靠我們每一個有良知有正常判斷能力的人的共同努力。即使你沒有勇氣抵抗,至少也不應該推波助瀾。作為國家教育管理部門,應該加快高考改革的步伐,比如可以把以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納入高考的學業水平考試范圍,把信息素養相關內容納入高考的考題之中,也不失為一種暫時的解決辦法。作者:王竹立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