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越來越難做了。我相信這是在企業里做培訓的伙伴們集體的“不安”和“焦慮”。因為,這個時代信息高度的開放,你在培訓中能講到的知識,人們可以非常輕松地在很多的渠道獲得。企業里的培訓抑或說學習究竟何去何從?
優學人才發展管理平臺(www.eyouxue.com)可以為您提供:01快速建立領導力標準; 02提供立體的領導力評估工具組合; 03配套反饋服務和豐富的發展資源;04在線實施領導力發展計劃。
前幾周,參加上海交大海外的“首席學習官”學習,在交流中朱智文老師(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資深人力資源與組織發展顧問)提到了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教育家,著名的體驗式學習大師大衛.庫伯提出的“體驗學習圈”概念。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學習生態圈。
在企業里,我們都組織過或者經歷過很多相似的培訓。例如,新員工培訓。員工一加入公司,HR就會組織大家進行公司文化,制度,流程的培訓。考究一點,還要進行考試以作鞏固。又例如,員工的職業發展培訓。一些有潛質的員工,公司會組織大家一起,希望通過培訓,提升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激發他們的潛能,在組織中發揮更大的能量......總之,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學習,讓員工們了解公司,提升能力。但事實證明,一切都并不盡如人意。新員工回到部門,學習的制度流程可能已經忘記了一半。員工們學到的管理理念也很難在實際環境中被使用和驗證。問題究竟在哪?
如果我們將剛才提到的這些培訓用“體驗學習圈”來呈現的話。無疑,這些學習都是發起于公司認為重要的“理論”和“概念”。事實也多次證明,從“概念”發起的培訓或者學習,很難激發人們在訓后主動的去實踐。因為,很多時候,對于那些學員而言,這些培訓和學習并不是他們當下需要的。這類似于我們讓一些并沒有感冒的人喝板藍根一樣。雖然,大家都知道板藍根確實可以預防感冒,但人們不會去喝。于是,培訓時情緒激動,培訓后一動不動也就不難理解了。那么,什么樣的培訓和學習能打通“概念”和“實踐”之間的那堵墻。什么時候,我們能讓員工有被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
有一次,一位朋友跟我說,他們老板覺得公司里的主管都很忙,因為很多事情都自己干。而員工恰恰很閑,也很迷茫,感覺使不上勁。經過交流,我們發現,因為很多干部都是基層成長起來的。他們還沒完成角色轉換,他們習慣并喜歡自己干,沒有意識帶著團隊干。于是,我們就組織了一系列的培訓,交流......結果干部們聽的津津有味,很多方法回去就用起來了。
所以,在企業里,一場好的培訓往往是從人們熟悉的場景,想要解決的問題開始。也就是從“實踐”出發,將受訓的人帶入一個他們熟悉的情境,重現他們所遇到的問題,經過相互的學習,啟發,并讓大家自己在里面完成角色的扮演,完成觀察,探索。慢慢地,他會開始質疑自己曾經的“經驗”,開始“反思”,開始對新的知識和方法充滿了學習的渴望。他們開始愿意接納新的知識,愿意讓新的知識和曾經的經驗產生化學反應,最終形成一個屬于自己的全新的“理論”或者“概念”。
千萬不要忽視這個學習過程。因為,這個過程充滿著能量。那種能量會讓學習者在掌握了新的理論概念之后后厚積薄發。也正是這種厚積薄發的力量可以打通“概念”和“實踐”之間的那堵墻,讓學習者看到久違的光芒和全新的世界。
所以,千萬不要盲目的組織培訓,不要讓我們企業里的培訓輸在“起跑線”上。務必記得“以終為始”,并以此做好企業里各種培訓的規劃和設計。我相信,沿著這樣一個“學習圈”,我們終將讓員工感受到學習的魅力,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來源:學習生態圈
作者:樂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