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應該用人性和人生來衡量
我們衡量教育,不應該用狹隘的功利尺度,而應該用廣闊的人性尺度和人生尺度。在任何一種教育體制下,都存在著學生資質差異的問題。合理的教育體制應該向不同資質的學生都提供相應的機會。所謂“天才教育”的結果多半不是把一個普通資質的人培養成了天才,而是把他扭曲 成了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畸形兒。教育不可能制造天才,卻可能扼殺天才。因此,天才對教育唯一可說的話是第歐根尼的那句名言:“不要擋住我的陽光。”一切教育都可以歸結為自我教育。學歷和課堂知識均是暫時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卻是一筆終身財富。經驗證明,一個人最終是否成材,往往不取決于學歷的長短和課堂知識的多少,而取決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天賦平常的人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處的具體教育環境,學校能夠培養出也能夠毀滅掉一個中等之才。天才卻是不受某個具體教育環境限制的,因為他本質上是自己培育自己。當然,天才也可能被扼殺,但扼殺他的只能是時代或大的社會環境。一個人的天賦素質是原初的、基本的東西,后天的環境和教育都是以之為基礎發生作用的。對于一個天賦素質好的人來說,即使環境和教育是貧乏的,他仍能從中汲取適合于他的養料,從而結出豐碩的果實。把你在課堂上和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都忘記了,你還剩下什么?——這個問題是對智力素質的一個檢驗。把你在社會上得到的地位、權力、財產、名聲都拿走了,你還剩下什么?——這個問題是對心靈素質的一個檢驗。我們衡量教育,不應該用狹隘的功利尺度,而應該用廣闊的人性尺度和人生尺度。人性尺度是指:教育應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強迫兒童和青年接受外來的東西。人生尺度是指:教育應使受教育者現在的生活就是幸福而有意義的,并以此為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造良好的基礎。看教育是否成功,就看它是拓展了還是縮減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與幸福而有意義的人生這個目標相比,獲得一個好職業之類的目標顯得何其可憐。是到全民向教育提問的時候了。中國現行教育的弊病有目共睹,有什么理由繼續忍受?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今日中國,教育是最落后的領域,它剝奪孩子的童年,扼殺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礙青年人的 獨立思考,它的所作所為正是教育的反面。改變無疑是艱難的,牽涉到體制、教師、教材各個方面。但是,前提是澄清教育的理念,弄清楚一個問題:教育究竟何為?作者:周國平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周國平論教育》
轉載:中國教育研究/MOOC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