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破滅后 “打醬油”的在線教育企業何去何從?
在線教育O2O、B2C、C2C、題庫、答疑、小班授課……各種名詞和概念讓人眼花繚亂。可惜在線教育的泡沫已經到了瀕臨破滅的邊緣,因為太多的外行人士以淘金和騙融資的思維進入這一行業,根本不懂教育的本質,失敗是必然的。所謂的在線教育第一股全通教育,上市僅16個月后,就在2015年5月13日漲停收于467.57元,但從此之后就跌落神壇,現在的股價只有60幾元。一家老型SP服務公司披上“在線教育”的外衣就可以成為A股的“飛豬”,這一方面體現出“在線教育”概念的火爆,同樣體現出中國股民的無知。而近期另一家在線教育公司51Talk則高調進軍美股市場,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IPO申請,卻因不斷擴大的虧損和日益加快的燒錢速度引發業內擔憂。與A股市場龐大的散戶主力軍不同,在偏向價值投資、為“big future”買單的美股市場,缺乏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健康的盈利模式,51Talk前景堪憂。無論是何種教育模式,本質都離不開“教育”二字。三字經就講:教不嚴,師之惰。老師是教育效果的根本,而互聯網只是工具和手段。當前在線教育的主要問題在于,很少有公司去關注老師的水平,反而多為打造一個連接老師與學生的平臺。通過資本、品牌和營銷優勢,這些平臺容易獲得老師和學生關注,因此用戶注冊數可以快速增長。但是學生能否真正的在這些平臺上獲得自己想要的教育?顯然,大多數做平臺者仍然無法深入到教學的本質上,搭建平臺是最為簡單,也是他們最擅長的工作,而發展優勢教師資源,則屬于線下工作,這一點對于很多互聯網公司來說都是難事,他們都在“打醬油”。對于在線教育的模式,各種名詞層出不窮,比如O2O、B2C、C2C……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其中的區別和屬性?許多創業者只是搭建了一個平臺,然后將自己所做的事情與熱門的互聯網名詞掛鉤,從而博得投資人的青睞。賣盒飯的會稱自己是餐飲O2O、上門洗衣服的會成為洗衣O2O,總之一切都要與O2O掛鉤。中國一些創業者造名詞的功夫,確實要比創業能力強很多。但不是掛了一個模式就代表成功,真正能夠盈利的在線教育公司卻少之又少。非常知名的某作業網,號稱1000萬用戶,仍然表示沒有考慮盈利模式。這種號稱沒有盈利模式的創業者,都是在學BAT那套,也在學小米雷軍:“先有用戶,再搞盈利模式”,甚至還夢想著所謂的“大數據”賺錢。然而這種所謂不考慮盈利模式,瘋狂燒投資人錢的創業者都具有一定的惰性,因為他們很多都在掩蓋自己無法找到盈利模式的事實。目前,更多的在線教育創業瞄準K12(從幼兒園到12年級),市場可謂是千軍萬馬。市場競爭處于同質化,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終自然是具備師資力量、資本力量和推廣能力的企業獲勝,而其他公司都會成為“炮灰”。據騰訊課堂發布的《2014年K12教育市場分析報告》,2014年初至11月,在線教育領域投融資金額超過44億元,其中外語類獨占20億元,K12教育以4.69億元排在第二位。進入2015年以來,K12在線教育領域的融資明顯熱了不少。答疑題庫阿凡題、易題庫先后獲得了1800萬美元和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3月底,K12在線教育更是呈現出高額融資集中爆發的局面。顯然,資本市場更看好外語這種垂直在線教育,因為這些垂直在線教育市場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教師資源,以及成熟的收費授課盈利模式和用戶習慣。同時,僅僅具備這些條件也不夠,一個良好的在線教育平臺必須針對教育的本質——因材施教,設置合理有效的互動機制,利用大數據平臺,根據每個用戶的背景、學習水平和學習習慣實行針對性的授課,突破傳統課堂上“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因此,在線教育這個行業雖然仍具有很高的成長性和投資價值,但創業者都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在線教育的重點不在于網站、模式,而在于教育本身。那些跟風“打醬油”,只為求一時圈錢的入局者,最終只會窮途末路。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互聯網學習觀察家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