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是萬能藥嗎?對教育技術的五大迷思
人們對教育技術的追求愈發興盛。學校里充斥著閃閃發亮的互動式設備,市場上每天都遍布著新的工具和apps。即便是資金有限的教師,也開始通過眾籌的方式保持教室科技的更新。
但是,技術真的是萬能藥嗎?
雖然科技很有用,但它不是萬能藥。讓我們先來看看對教育科技的五個常見迷思,然后了解一下如何充分利用技術的力量為我們的學生服務。然而并不能…教學技術是一個工具,就像錘子一樣。錘子是很有用的工具。和其他工具相比,錘子也許在家居裝飾中能起到最大的作用。但錘子不是萬能的,不能適用于所有的工作任務。錘子不能用來換燈泡,也不能干很多細節上的技術活。同樣,教室技術也不適用于所有的課堂活動。有些情況下, 在課堂上加入新科技,對教學來說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正確做法:在我們策劃一門課程時,只有當科技能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時,才去加入科技元素。比如說,讓學生們在iPad上繪畫并不能給孩子們帶來真實的繪畫體驗。而在學生們用蛋彩完成繪畫之后,用iPad和綠屏把學生和他們的作品PS到一起,就會是對技術的很好的利用。迷思2:“技術是危險的,所以我們要限制技術的使用。”是的,技術是危險的。但大多數工具都是危險的,危險并不是源于技術本身,而是源于對技術的誤用和錯誤的決策。有些東西是該被限制。比如,我們不想把我們的工具箱打開給年幼的小孩子看。(譯者:里面有什么奇怪的東西嗎?)同樣,對于那些沒有經過適當訓練的學生來說,我們也不希望他們能接觸到所有的技術。不過,學生們在家里能使用技術。而且,學生們在家中因誤用技術而造成的問題常常會被帶到學校里來。限制學生們接入一些網站可能會防止學生們在學校里接觸一些有問題的內容。但這無法解決學生們在離開學校后誤用網絡的問題。當教師們對網絡的接入也受到限制時,他們常常無法成功接入那些能監控學生們的設備的工具,或者無法接入那些能幫助他們提高教學經驗的有價值的網站。正確做法:與其限制對技術的使用,不如讓我們把學生們訓練成數字公民。這樣他們就能安全且成功地在學校和家里使用技術。網絡管理員應該教會教師如何適當地監管學生們對網絡的使用,并且要給教師們一些管理工具和特權,這樣他們就能輕易地指導學生們使用網絡。我們要單獨限制學生和老師對問題網站的接觸,而不是限制那些負責任的使用者接觸有益的材料。迷思3:“只要看數據就知道,技術引領學生們走向成功。”技術的使用讓我們積累的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讓我們以為學生們在實現些什么。但是,究竟是實現些什么呢?教區為了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在apps上面花費了很多錢。學校為了提升考試分數,也花了大量的教學時間來收集數據。這些都不錯,但許多項目都在用低層次的SAMR模型,死記硬背的方法,它們都不是對技術的最好用法。正確做法:學生們在創造并與他人分享一些東西時,能使用高階思考而且能收獲最好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們以創造式的方式學習,他們會使用技術來學習和創造而不是機械地刻板重復和拿到學分。實話實說,我特別喜歡游戲。我今年最喜歡的項目就涉及到我的世界和弗蘭克?勞埃德?賴特。這真的非常有趣,我所有的學生仍然能在學校里知道那些建筑學上的細節。我會告訴你,他們僅僅是三到五年級的學生嗎?這簡直不可思議。打住。然而,絕大多數教育游戲都是“猜猜答案”或“點這點那”這類收集數據用的工具,它們不能促使學生們進行創造性的學習。這類游戲很受歡迎,但這只是因為這類游戲很容易實施,也不需要教師具備多專業的訓練,就能在教室中進行。數據似乎可以用來預測考試分數,還能用來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但是學生們真的學到什么了嗎?正確做法:找到那些能讓學生們創造東西的游戲,比如 Minecraft 或者 Pictoboldo。除此之外,還要找到能讓學生們創造游戲并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學的游戲。每個人都知道那種目光呆滯的孩子,直勾勾地看著屏幕,點來點去。這的確是使用技術帶來的后果之一,但這是對技術的一種很糟糕的使用。課堂演示最好能教會孩子們去實踐合作和分享,而不是流著口水,呆呆地凝望著屏幕。正確做法:科技能讓學生們走出教室,進入世界,體驗到傳統課堂上無法體驗到的東西。帶著你的學生開始一場數字實地考察吧,用谷歌地圖看看阿尼克城堡,泰姬陵還有吉薩金字塔。甚至,使用綠屏技術給學生們帶來一場實況報道。(譯者:就像天氣預報里的那樣)總之,技術和其他工具一樣,都有好的用途和壞的用途。由學生主導的創造,探索和分享才能給學生們帶來最好的學習體驗。在考慮使用新的apps和設備時,記住這點,這將給學生們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作者:Rebecca Recco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EdSurge
轉載:芥末堆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