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的七大特點,你知道嗎?
一場新的工業革命正在悄悄向我們走來。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指以數字化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的應用為代表的一個嶄新的時代。與新的工業革命遙相呼應,一場新的教育革命也在向我們逼近。這場以網絡教育2.0為標志的教育,有可能不亞于工業革命對我們的沖擊。第一,教育游戲化。網絡游戲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為了擴大游戲的吸引力,他們對人類行為做了大量的研究,并運用到游戲中去。例如,如果一個游戲無法連續45秒鐘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就要進一步改進。而我們傳統的教育一堂課45分鐘,學生到后面完全走神了。因此,網絡教育2.0的課一般都是十來分鐘,每次僅介紹一兩個概念,讓聽課者能集中注意力。課堂上圖文并茂,趣味性很強,跳出了傳統的網絡公開課一個老師配上幾個PPT的單調方式。網絡教育2.0還使用了大量的網絡游戲對參與者進行激勵,如對完成了多少課程的給網絡勛章等。試驗證明,給勛章的課程,有更多的學生去選,學得也比較好。第二,滿十分過關。更重要的是,網絡教育2.0引入了網絡游戲的一個重要方式:隨堂考試,滿十分過關。以往的教育方式都是一個學期上下來,期中及期末各考一次試,只要考試及格,60分以上就可以下學期的課。這種方式存在很多弊病。首先,考試中學生得到60分,甚至是90分,丟掉的那40分、10分很可能是對其中一些重要概念沒有完全弄懂。勉強通過后,下學期很可能這沒有弄懂的概念就成了攔路虎,幾個學期下來成績就會越來越差,跟不上隊了。而網絡教育2.0的方式,是要求學生學完一個概念后,馬上在線上考試,就跟打電子游戲一樣,不把一重天的妖怪全部打死,不能上升到下一重天。在網絡的考試中,不把題全部做對,不準學習下一課。由于網上教育有可以反復觀看的優勢,學生可以再看一遍,再考一次,直到完全搞懂為止。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學得更扎實,不會有人掉隊。隨堂考試,滿十分過關,是網絡教育2.0的特色之一。第三,個性化學習。網絡教育提供了個性化學習的可能性,與傳統的網絡公開課不同,網絡教育2.0采用了大量數據分析的方式。比如,學生在網絡上看視頻、做題,老師在后臺查看全班同學的學習進度,“藍色”代表這個學生正在學,“綠色”代表該學生已經掌握這個知識點,“紅色”則代表這個學生在這一個問題上遇到了困難,過不了關。這樣老師就利用教學評估系統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通過網絡的后臺,可以準確跟蹤不同的學生每天花多少時間在網上看學習視頻、做作業,在什么地方被卡住。這種方式能密切跟蹤學生的學習行為,改進教學策略。不同的學生根據知識掌握的情況,有不同的進度,也可以有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難度,學生可依照自己的步調、節奏來學習,不再被貼上“好生”與“差生”、“慢生”與“快生”的標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可汗學院的創始人薩爾曼?可汗曾說:“傳統的教學法是非人性化的教學,30個孩子不許講話,不許相互配合,一個不論多么優秀的教師,都不得不按同一個步調教30個學生。”他稱此為“監獄型學校”。第四,反轉式教學法。在傳統的學校中,學生在校聽課,回家做家庭作業。而在網絡教育2.0中,因課程全在網絡上,采取的是反轉式教學。學生們可在家中完成知識上的學習,到學校來寫作業,老師答疑解惑,與同學們交流。這樣老師就能用更多的時間與學生討論,對遇到困難的學生個別輔導,與對課程內容提出創新問題的學生深入討論。據報道,臺灣新竹交通大學采取了讓學生先看視頻上老師錄制的課堂教學,到教室來直接與老師進行討論的方法。老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老師更多地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第五,優化教育資源普及化。優質教育資源,特別是優秀師資的稀缺性是教育公平的最大障礙,而網絡教育恰好能使優秀的教師資源得以共享。網絡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即使是在遙遠的鄉村學校,只要接入網絡,有一定的硬件條件,就可以聽全國乃至全世界幾個最優秀的老師講最好的課。值得注意的是,網絡教育不但能夠讓最好的老師來講課,而且還可以跳出傳統的由一個老師來講一門課的方式。由于網絡課程有眾多的學生聽課,就可以做精、做深,每門課程都有一個專業團隊來負責教學計劃與教學設計,可以有多個教師參與一門課的講授。一門課可以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老師用不同方法來上,由學生自己選擇試聽誰的課。由于市場足夠大,可以集中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一門課的準備之中。例如斯坦福大學的吳教授是該校講課最優秀的老師。每年都有300 ~400名學生選修他的課。而當他把他這門課放到自己開辦的Coursera網絡教育公司后,一年內在世界范圍內有10萬名學生選修了他的這門課。他說,按原來的方式,他要250年才能教出這么多學生。第六,學生的參與方式和自學習組織。網絡教育2.0與傳統視頻公開課的最大區別之一是,學生不僅能在網上上課,還可以線下參與討論。學生并沒有脫離學校,而是在學校里更多地與教師交流、與同學討論。這樣的參與式學習、討論式學習,已經成了未來教育的大趨勢。學生中“兵教兵”能起多大作用?近年來印度教授蘇伽特?米特拉(Sugat a Mit ra)曾做了一系列有名的“墻中洞”實驗。他在印度、尼泊爾等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貧困村莊的墻上掛一臺電腦,接通互聯網后讓孩子們自由使用,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老師的干預與指導。蘇伽特?米特拉教授描述了其中一次實驗的情景,第一個13歲的孩子來到機器前,動了一個觸摸板,發現屏幕出現了一些變化,過了2分鐘,他才明白是自己的操作使畫面發生了變化,8分鐘后他已經會上網了。后來他將村子里的孩子們帶到電腦前,教他們上網。到夜幕降臨時,已經有70個孩子會簡單上網了。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在玩電腦方面,我們的下一代比我們能干得多。這些都不是在學校里學的,而是同學之間相互學習、比拼出來的。學生的自學習組織,不但可以在周邊、在學校形成學習小組,還可以在網上形成巨大的學習互助社區。上面提到的斯坦福大學吳教授把自己的課程掛到網上后,全球有10萬人在選修他的課,這10萬人在網上就形成了一個網絡群體,學生在學習中如果有任何問題,在網絡群體中發一個帖子,評價22分鐘后,就會有人給你回復。因為這10萬人中什么能人都有。這種巨大的學習社區能起的作用是傳統的學校課堂完全起不到的。第七,教師作用的變化。在推廣網絡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可能要發生巨大的變化。因講課只需很少的優秀教師。登錄上機后,原則上可以服務無窮的人群。其他的老師豈不失業了嗎?從目前實踐的情況看,如網絡教育2.0更為普及,未來大部分教師可能不再講課,而更像是一名導師或教練,對學生進行個別幫助、組織學生討論,老師還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做研究工作。還有人擔心,通過網絡教育,老師面授的機會少了,與學生溝通的機會少了。實際上,現在大學中本科生很多是在上大課,很難有很多機會接觸老師。把聽課放在網絡上,學生老師到課堂來,以交流為主,反而能夠給學生更多的關照、更多的啟發。強國必先強教育。網絡教育2.0掀起的革命剛剛開始,即使在美國也是近年的事。但它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挑戰,以及對人才培養方式的改變,對未來國家競爭力的影響都不能低估。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新機遇,搶入這個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領域。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中國經濟警惕黑天鵝
轉載:在線教育行業觀察(ID:edu-look)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