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視頻的教育之路可以走得遠嗎?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微視頻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微視頻的教育之路可以走得更遠嗎?把“先教后學”的傳統順序翻轉為“先學后教”。在課前,學生在家里觀看微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在課中,進行師生面對面交流,開展練習,學會應用;在課后,總結和反思學習成果。微視頻的長度短則5分鐘,長則不超過20分鐘;化繁為簡,化整為零;內容廣泛,擷取精華;去粗取精,針對最核心的、最需要的、最有用的內容。能夠在簡短的時間內,面對眾多學生講授某一個知識點或某一個方面的內容;易于回看、暫停、定格、重復;隨時用于復習或補課;視頻內容可以永久保存。在微視頻中,教師是講解者、傳授者、示范者;學生在觀看微視頻時,獲得個性化教育,成為基于自主學習的學習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全員互動,教師是學生身邊的教練員、輔導者、支持者;學生成為基于合作學習的參與者、互動者。學生觀看微視頻不受場所和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微視頻,不限次數的多少;既可粗略瀏覽,又可細細琢磨;一次聚焦一個知識點,一次向前推進一小步,積少成多,讓“碎片化”時間產生1+1>2的效應,讓“切片化”微視頻形成一個系列或完整的體系。在微視頻中可以穿插使用實物、圖片、圖表、卡通、音樂、故事等素材,使傳統的講解趣味十足,富有視覺黏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等多種感官。如同硬幣一樣,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微視頻同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會衍生出某些弊端。第一,微視頻比較適合知識講解,難以適合實踐課程、研究性學習、技能操作(如實驗操作)、口語表達(如英語口語等。然而,學生“理解什么”不等于他們“能夠干什么”,更不等于他們“能夠干好什么”,因為“應知”也不等于“應會”。第二,微視頻難以呈現或取代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交流與碰撞、互動與分享,預設與生成等,而這些正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最精彩、最有價值的部分。第三,微視頻比較適合低階思維的培養,難以滿足高階思維的培養。課前學生觀看微視頻,知道和理解教學內容,在課堂中他們開展練習,學會應用,這僅僅涉及到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法中認知領域的前三個低階層次,即知道、理解和應用,并沒有涉及到后三個高階層次,即分析(分類、對比、因果關系等)、綜合(創造、推理、預測等)和評價(判斷、評判、反思等)。然而,注重低階思維的培養,忽視高階思維的培養,恰恰是我國教育的短板,也是我國學生“高分低能”的根源之一。一是對教師要求較高。經驗表明,微視頻的制作包括選題、設計、方案、預錄和評審五個步驟。其間,真正用于拍攝的時間并不長,而前期準備非常耗時,要求非常高。二是對學生要求較高。比如,學生務必事先自覺觀看和理解微視頻,否則將會影響后續的課堂練習和學會應用。上海市教委規定小學生每天作業時間1小時左右,中學生每天作業時間2小時左右,觀看微視頻勢必延長學生的家庭作業時間。如果要求學生一天觀看幾門課程的微視頻,將會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三是學生遇到問題無法及時得到教師解惑和答疑,可能導致無助、焦慮等負面情緒。五是對學校要求較高,如培訓教師、購置和安裝相關設備。六是對家長要求較高,如增加購置設備的費用、監控子女觀看微視頻等。因此,權衡利弊是推行微視頻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微視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是相對的,不應無限擴大它的優勢。微視頻僅僅改變了課程內容的呈現方式,并沒有涉及課程改革中更重要的部分,如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材編制、學生評價等。同時,“翻轉課堂”翻轉了教與學的順序,而更重要的是,應該翻轉我們的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另外,希望開展一些對比研究和實證研究,實事求是地回答一些問題。第一,微視頻主要用于教學內容的講解,能否制作問答類、討論類、探究類、實驗類等其他多種形式的微視頻?第二,微視頻主要用于低價思維的培養,能否上升到高階思維的培養?如我國教育現在非常強調的創造型思維、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想象、邏輯推理等的培養。第三,微視頻到底有哪些優勢,哪些局限?它適合知識講解,是否也適合技能培養和能力提升?它適合某些課程,是否適合某些課程中的所有內容,或者是否適合所有課程?適合交通不便利的地區,是否適合交通便利的城市?使用微視頻后的教學質量提高了,還是下降了?微視頻是否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等等。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上海教育
轉載:茄葩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