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學習如何才能更有效
碎片化學習,古已有之——歐陽修指出學習要隨時隨地,把握三上:馬上、枕上、廁上;今更勝昔——互聯網時代下,各個平臺上大量信息的聚合與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也使碎片化學習成為必然。碎片化學習固然符合當今社會對效率的追求和對實用的主張,然而這樣的學習方式真能達到學而有益嗎?其發展方向又在哪里呢?內容上:互聯網時代下,學習內容魚龍混雜、多而不精,很容易讓人在降低了辨別能力的同時變得思維狹隘;此外,打著“短平快”的噱頭,碎片化學習的內容也多以圖表或小視頻的形式出現,固然直觀,但也讓人難以集中思維并進行深入分析。形式上:碎片化學習的學習過程是在各個移動終端頻繁切換之間的泛泛瀏覽——這就已經在形式上決定了這種學習方式的不連貫性——各式各樣的學習資料“碎片”分散在不同的移動設備中,這就使系統化學習變得更加困難。動機上:按學習的目標來劃分,碎片化學習的擁躉可分為兩類——一類立足于實用主義,希望增強個人專業能力應對工作挑戰;另一類則從個人興趣出發,想要通過提高個人素養提升生活品質。前者的訴求在結合了互聯網“快速高效”這一特質后,看似尤其適合碎片化學習模式,然而主觀上急功近利的心態卻使學習者只求面寬而不求度深,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后者的動機由興趣愛好維系,一般而言都是出于消遣與放松的愿望,則更不可能做到系統與深入化。加之惰性使然,學習效果同樣不好。互聯網時代下的碎片化學習該走向何方?這個產生于互聯網時代下的問題,其解決還是要取道于互聯網技術。而針對碎片化學習系統性不足這一主要矛盾,筆者認為,解決的關鍵在于“化整為零”后的“零存整取”。碎片化學習的問題在于其實質實際上是“學習+互聯網”模式的一種——只將互聯網當成媒介,對于教材的內容先進行碎片化處理后再機械式地搬運到線上,而學習者則在終端另一頭接收并閱讀,全部過程只在線上完成,看似高效便捷,實則缺乏第三方的監督和互動,學習效果無法得到檢驗,更無處進行實踐。而問題的解決,應該是向“互聯網+學習”模式的轉變。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資源與個性化匹配的優勢,以互聯網思維真正變革傳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體驗。一方面,學習者可以先自行通過一些剪切粘貼類和思維導圖類APP,將碎片化知識分類歸檔,納入體系,由點帶面地將一個個知識點擴充為知識面;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完成學習閉環,打造互聯網生態,學習更可以從線上轉入線下,延長學習鏈,使收益最大化。碎片化學習本身無可厚非,但它并非學習的全部過程——而是只能作為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因其提綱挈領的呈現形式,既可以放在第一步來激發興趣,作為后續學習的導入;抑或因其高度濃縮凝練的特質,也可放在最后一步來回顧總結,加深學習印象。但對知識點的深入挖掘、結合線下第三方的檢驗與運用從而獲得系統化的認知、最后外化為富有創造性的實踐這些中間步驟必不可少。如此這般,碎片化學習的優勢才能最大程度彰顯。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互聯網學習觀察家(ID:elearninggcj)
文章有刪減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