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在線教育,請避開這三種互聯網營銷手段
自從 “互聯網+”行動計劃首次出現在2015政府工作報告中以來,多個創業公司打著互聯網+的旗號應運而生。“免費”“炒作”“羊毛出在狗身上,豬買單”等,各種互聯網領域常見的營銷手段拿來就用。然而,教育遇上互聯網,很多管用的互聯網營銷手段忽然失效了。猛男送快遞、豪車送外賣、網紅做代言等噱頭營銷在互聯網領域屢見不鮮。利用美色、豪車、萌物等奪人眼球的事物,吸引公眾注意,在社交媒體的多重發酵下,得到巨大曝光量,從而獲取大量用戶,在互聯網出行、餐飲、游戲等行業是屢試不爽的營銷手段。燒投資人的錢,通過各種補貼來拉新和留存,這在互聯網出行、外賣、生活O2O等行業很常見。誰的錢夠燒,誰就能占領市場。去年,補貼之風吹到了在線教育行業,尤其是家教O2O領域。年中開始燒錢補貼大戰,教師在平臺注冊,拉線下生源到線上,就可以拿到平臺補貼,額度從每月數百元到一兩千元不等。燒到9月,老師來了宣布倒閉,錢燒完了,B輪融資失敗。此后,多個平臺紛紛停止補貼。互聯網業務具有很強的網絡效應,擁有先行優勢的企業很容易取得競爭優勢并且占據較大市場份額,并對后進入者形成較高的市場壁壘。淘寶、百度、騰訊分別在電商、搜索、即時通訊的業務上搶占先機,搭建平臺,獲得流量入口。BAT帶著這個思路布局在線教育,卻收效甚微。為何這些屢試不爽的互聯網營銷手段,用于在線教育就失效了呢?因為教育的天然屬性,決定了在線教育不能按常規出牌的特殊性。沒有人天生愛學習。人天性懶惰,而教育需要人持之以恒地學習和反復練習。噱頭營銷吸引來的注冊用戶,大都看完熱鬧就走了。在用戶學習動力不足,產品缺乏個性不具吸引力的情況下,即使免費,即使有補貼,用戶也不會停留。5塊錢的外賣紅包和50塊錢的在線學習充值卡,哪個更吸引人呢?教育是知識沉淀的平臺,深耕細作方能站穩腳跟,一味地燒錢是燒不出在線教育的。瘋狂補貼為何在家教O2O平臺不管用呢?首先O2O家教這種模式本身就值得懷疑,優質的老師從來就不愁招不到學生,通常拿了補貼就走,沒必要在平臺停留;家教類產品使用頻次低,學生不會輕易更換教師;家長也更傾向通過線下機構或熟人介紹找家教。正如好未來董事長張邦鑫所說:“教育跨人群,不存在范圍經濟。當我們在淘寶或京東買東西的時候,其實可以跨品類,它的品類越多,平臺收益越多。電商和教育不同,從這個角度講,教育是非常垂直的,每個人群都有它對應的客戶群,很難交叉,即便偶爾有交叉,也不是一個大概率。”對于建平臺的在線教育企業來說,每個品類面向的人群是不一樣的。試想,一個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要給孩子報在線少兒英語課程,他會去紛繁復雜的淘寶教育平臺上搜索少兒英語,還是去找專注少兒英語的機構呢?教育是系統工程,涉及教、學、考、評、管等環節,學生、教師、家長等角色,政府、學校、培訓機構等各個實體。不懂教育,叫囂著用互聯網模式顛覆傳統教育只能是空喊。尊重教育,真正懂教育的人才能做好在線教育。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互聯網學習觀察家(ID:elearninggcj)
文章有刪減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