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蛋糕很大”不好下口
中國的網絡教育市場如今正如火如荼。自2010年以來,我國在線教育用戶保持著10%以上速度高速增長。但同時這也是個面臨著嚴峻問題的市場——盡管2015年整個中國在線教育市場的銷售額超過了200億美元,但僅有5%的網絡教育公司盈利。曾幾何時,一個個教育機構豪氣萬丈說:在幾年內上市、在幾年內把機構業績做到多少。而如今擺在它們面前的卻是如何活下去的難題。拋棄你的不是競爭對手,而是時代,唯有緊跟時代的小尾巴,做個時代的異端才能竊取紅利。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帶來,更是帶來數不勝數的在線教育平臺,有做內容型的、有做服務型、有B端的。現在,擺在一大批野心家面前的并非是如何抓住時代的尾巴,而是如何盈利的問題。據第三方調研機構艾瑞發布的《2013-2014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839.7億元,同比增長19.9%,并預計在2017年達到1733.9億元規模。在線教育用戶人數達6720萬人,同比增長13.8%,預計到2017年將達到12032.6萬人。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任何人都無法淡定,誰先邁出盈利的一步,誰就掌握主動權,領航行業。資本只在市場上翻滾,實際上并沒有真正鋪開到公共教育領域中國教育市場是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2015年一年,中國的44家教育科技公司共獲得了17億美元的融資。而今年6月10日,在線英語學習平臺51talk就在美國紐交所正式上市。51Talk采用“共享經濟”模式,他們雇用來自菲律賓的外教,為中國學生提供一對一線上英語課程。但在此之前,51Talk三年虧損分別達到1780萬、1.017億和3.27億,上市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51Talk的資金壓力。這體現了網絡教育熱錢背后所呈現的泡沫化現象。在移動化的技術驅動下,網絡教育市場產生了新的機會,一些投身于網絡教育市場小型創業公司成長為獨角獸,并且拿到了專注于教育領域的風險投資。跟真正想經世濟人的國外教育者相比,國內網絡教育的大部分入局者只想掙快錢。融資上,網絡教育平臺受到資本高度熱捧。2015年前11個月,網絡教育融資已經接近18億美元,跟誰學、滬江網、優才學院、我贏職場、小站教育以及阿凡題等多家在線教育平臺完成了融資,在線教育資本盛宴已然開啟。眾多細分領域中,K12、早教、職業培訓、語言培訓與出國留學是資本關注的熱點。平臺盲目“燒錢”競爭、缺乏具體的盈利模式是網絡教育行業長期存在的痛點,網絡教育將面臨資金隱患,發展清晰的盈利模式成為當務之急。在資本高壓之下,網絡教育者對“教育”本身的重視程度反而降低,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掙錢和盈利之上。而教育想要做到互聯網+,的確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自媒體化作為時下互聯網傳播的新趨勢,無疑可以為在線教育的普及添磚加瓦。作為新時代的老師,需要拋棄過往一些教育機構強加給老師的概念,擁抱不同思維的碰撞。當每個老師都是一個自媒體的時候,憑借原有的積累,通過自媒體能夠進一步傳播的更加廣泛。在個性化的時代,教育領域自媒體的產品就應該順應學員自身的需求而來。每個老師都在自媒體的時候,對于機構而言,就是有無數個的代言人。過去是企業為老師代言,而如今是老師為機構代言。同時機構需要為老師們提供幫助。老師己去招生、去營銷、去講課,或者自己去做社群,只要你能開,那可以去做。而作為平臺,幫老師負責所有的后勤或者一些分成比例就足夠。老師轉向自媒體,想要擁競爭力,就必須要做好產品化。當你從自媒體的思維,跳出到產品的思維后,你就會有另外一片天地,所做的與所想毫無節操可言。業內人士說過的一句話:產品即廣告,產品即營銷,當作為一個產品去運營的時候,老師的自媒體就具有自傳播的力量與自我營銷的力量。在線教育想要形成模式、教育領域的顛覆就必須改變傳統教育的操作模式。如果在線教育還是走傳統教育機構招生模式,過度的依靠傳統的招生思維,那么最終還是只能走與傳統教育一樣的困局。在線教育呼吁模式上的創新者,只有創新只有變革才能夠打破傳統,引領行業的發展。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新媒葫蘆圈(holodata)
轉載:在線教育行業觀察(ID:edu-look)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