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育促進法》三審前修改稿,詳細對比
《民辦教育促進法》三審前修改稿傳出,盡管還不能最終確定最后的修改稿如何,但是我們仍可從本次修改稿觀察出部分端倪。對比一審與二審稿,我們不難發現常委會及立法委員會最關注的問題包括4個方面:1、兩類學校的劃分標準;2、兩類學校各自享受的優惠;3、兩類學校終止時剩余財產的處理;4、法律實施前后的過渡辦法。對比二審征求意見稿與三審前修改稿,重大修改仍然在于上述方面,其中,重點豐富了3個方面:1、兩類學校的劃分標準中的準入問題;2、非營利性學校終止時剩余財產的處理;3、過渡辦法,不強調期限,而在于平穩過渡,加強監督。根據條文,具體分析如下:1、兩類學校的劃分標準中的準入問題,增加規定:“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2、非營利性學校終止時剩余財產的處理,增加規定: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清償上述債務后的剩余財產繼續用于非營利性學校辦學教育事業。”“選擇登記為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依照本決定修改后的學校章程繼續辦學,終止時,民辦學校的財產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清償后有剩余的,根據出資者的申請,綜合考慮在本決定施行前的出資、取得合理回報的情況以及辦學效益等因素,給予出資者相關的補償或獎勵,其余財產繼續用于非營利性學校辦學; ”3、過渡辦法:不強調期限,而在于平穩過渡,加強監督,修改后刪除二審征求意見稿中關于期限的規定。即刪除了“本決定施行前設立的民辦學校,應當在本決定施行后三年內根據本決定作出調整。對在三年內作出調整的,經出資人申請,可以從學校財務清算后的結余或者剩余財產中對出資人給予一次性合理補償。 ”而增加“本決定公布前設立的民辦學校,選擇登記為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依照本決定修改后的學校章程繼續辦學,終止時,民辦學校的財產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清償后有剩余的,根據出資者的申請,綜合考慮在本決定施行前的出資、取得合理回報的情況以及辦學效益等因素,給予出資者相關的補償或獎勵,其余財產繼續用于非營利性學校辦學;選擇登記為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應當進行財務清算,依法明確財產權屬,并繳納相關稅費,重新登記,繼續辦學。”此前民促法在一審二審時最大的爭議之一是類意識形態的問題:教育究竟是否應該在立法層面宣布可進行營利。部分委員認為參照國際慣例分類管理為大勢,但是部分委員認為社會主義國家應強調獎勵回報,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有責任對公民提供公平的教育,在義務教育宣告營利則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與國家對義務教育公益性的長期倡導相違背。因此,本次在劃分標準中刪除義務教育的準入并不意外。我們在一審二審點評中都曾強調該觀點,而此前5月深圳市發布《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快民辦學校優質特色發展的意見》中亦指出“原則上以高中教育為主”。因此,從影響上看,對于市場十分關注的國際學校領域,高中階段設立營利性民辦國際學校未來可發行股份收購且可直接合并報表,而對于義務教育國際學校/雙語學校等則仍然需要以現金方式設立或收購,利潤并仍將以收取服務費的方式進入報表。第一次修訂稿沒有涉及過渡辦法問題,導致民辦教育界中流傳著一種如果改營利性可能付不起土地和稅費,如果不改營利性就會遭遇“生不分錢,死不分財”處境的說法。而去年12月二審后人大常委會明確提出“對民促法修改中涉及的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的過渡辦法,建議請國務院有關方面根據審議意見深入論證”,因此“過渡辦法”是阻礙修法的重大癥結之一。針對該癥結,2月的二審后征求意見稿提出了“三年”的規定,三年內調整就給一次性補償。補償措施的建立固然是好,但是仍可能導致一些關鍵矛盾,尤其是在收到一次性補償后,原有出資人、舉辦人未來無法獲得任何回報,亦無心參與學校的辦學與管理,可能導致學校出現重大存續問題,并不符合國家鼓勵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初衷。因此刪除三年限制,鼓勵修改章程后繼續辦學,學校辦學終止時再做清算補償確是較為合理。而對于過去舉辦人通過多種服務費方式提取回報的做法,法律中雖未提及,但是“加強監督管理”或為一重要信號,服務費這種方式仍將是一種常態,但是如何提取或需將需要由合同明確規定,政府相關部門會依據合同等進行監督管理。修訂后的條款更加利于保證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平穩進行。選擇營利性則明確權屬、補稅后重新登記即可繼續辦學。我們將新設立的學校除外來看待該問題。民辦培訓機構(如K12培訓、留學培訓、職業培訓等)由于資產權屬、補貼稅收問題相對清晰,辦理手續將最為簡單;且此前較多培訓機構已經進行了財務稅務規范,因此將第一時間受益。而涉及學歷教育的學校方面,可能根據資產權屬的清晰性不同進度差異較大。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中,不涉及土地產權的幼兒園和土地是通過公開的招拍掛方式取得的高中或高等教育學校,變更手續或將相對容易;而涉及土地房產等資產權屬問題的學校的改制,辦理流程仍將取決于各地政府后續出臺的相關規定中的具體辦法,時間上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若本次三審在11月7日通過后,新民促法或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而實施細則方面,此前,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了《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細則》,都是民促法落地時所需的具體實施辦法,因此未來執行落地速度或將超過預期。預期配套實施條例和各地政府的實施細則或將在明年3-4月落地。根據上海市2013年試點后所執行的相關流程,辦理相關手續或將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即民辦學校規模性重新登記為營利性學校的浪潮或將在2017年6月后到來。再次強調,教育行業具備強需求與穩投資兩大屬性,今年板塊受兩大因素壓制:一是政策障礙與過會風險,本次修法即解決了政策障礙,民非資產變化營利屬性后,過會障礙及政策風險不再;二是估值過高,目前A股公司都是以并購方式切入教育行業的現狀直接導致了該問題。伴隨年底一級市場投資的明顯回暖和明年初資產證券化加速,疊加內生優化,估值有望在17年得以消化。建議關注細分領域龍頭,或核心競爭優勢顯著的企業。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章明現代消費服務觀察
轉載:鯨媒體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