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核心素養你只知道個框架?聽聽校長們的實踐理解
一個多月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公布。新公布的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3個基本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及實踐創新等6大素養,具體細化到18個基本點。核心素養的整體框架一經發布,各類解讀便隨之而來。輿論的過度發熱曾一度讓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評價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教科院原院長時龍感到不解,他曾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學辦學實踐研討會上直言,核心素養不是突然橫空出世,它早在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心里,只是被研究者重新系統化地整理出來了。對于核心素養,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理解。更確切地說,每個校長都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有自己的解讀。10月21日,在上海大同中學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長三角校長高峰論壇上,來自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四地的校長一同分享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并探討了具體的辦學實踐中,如何將核心素養落到課程中,真正內化到學生的成長過程里。核心素養整體框架發布之前,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后慶就在參與高中課程標準的調整。這次調整即是將核心素養融入其中。他分享了專家委員會對核心素養的整體解讀。核心素養不是孤立出現,它與素質教育有著內在的一致性,是素質教育在新時期的深化。尹后慶解釋,素質教育的提出是為了改變當時過分強調智育唯一、分數至上的應試教育弊病。核心素養是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明確基礎教育的質量觀念,闡明人才培養要求,實現育人模式的根本轉型。從“素質”與“素養”兩者詞義上來看,“素質”通常指個體先天稟賦和后天環境教育交互作用在個體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結果。而“素養”更多指向后天習得,通過教育可以培養。尹后慶稱,選擇核心素養而不沿用素質的用法,更加容易賦予其新的含義,引發公眾關注與思考,也避免舊有概念可能蘊含的思維定式。在他看來,核心素養更大的意義在于完善了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目標體系,解決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割裂的問題,促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現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的總體目標與各類學科教育目標,各學科的學段、學期、單元和課時目標存在嚴重脫節的現象。而實踐層面,具體的學科教育受制于應試教育和學科教學傳統的影響,更多地將習得具體知識和技能、形成學科知識體系作為最主要的目標。這造成了學科之間壁壘森嚴,難以在育人價值上實現真正的統整。尹后慶認為,構建系統的核心素養模型作為總體目標的具體化,成為思考和界定不同學科的共同育人價值和獨特育人價值的參考框架。它為各學科在課程目標、內容、學習機會和評價上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目標依據,也為跨學科學習主題的確定提供了理論基礎。基于核心素養的具體培養目標下,教學的功能在于選擇或創設合理的情境,通過適當的活動促進學習的發生。個體在情境的持續互動中,不斷解決問題,創生知識,形成思維觀念和探究技能,從而發展素養。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能夠創設與現實生活緊密關聯、真實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基于問題或項目的活動方式開展體驗式、合作、探究或建構式的學習。新的教學模式也對舊有的學業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提出了挑戰。傳統的學業質量標準觀里,將知識點的掌握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強調以學科知識點為綱,以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應用水平作為質量水平的劃分依據和表述方式。以核心素養為綱的學業質量標準,將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在完成各學段學習時,應該具備的各種核心素養以及在這些素養上應該達到的具體水平做明確界定和描述。傳統的考試與評價體系過多拘泥于紙筆形式,強調孤立的確定性學科知識和技能的習得,評價任務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情景?;诤诵乃仞B的評價,更注重創設整合性的、情景化的真實任務,直接評估學生的真實性學業成就,重視不確定性的(跨)學科探究主題和基于現實社會實踐的日常評價活動。“我們這次不是把素質教育換成核心素養就完了?!币髴c強調,只有目標體系、圍繞目標體系的課程設置、評價方式整體的改變,才能真正將核心素養落到學生身上。改變發生在學校。核心素養的落地需要校長們將其融入到學校已有的育人理念中,開發并完善校本課程。開發課程的前提是理解核心素養。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開展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校長調研中,抽取了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四地330名校長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校長們普遍認為,社會責任、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人文素養、科學精神是相對重要的核心素養。其中“社會責任”占到調查人數的77%,“身心健康”達到59.1%。校長眼中的重要核心素養,恰恰是學生現在相對缺乏的素養。調查稱,校長認為,“社會責任”與“實踐素養”是學生目前最缺乏的兩項素養。而這兩項也是落實起來最具挑戰性的。在校長看來,學段上,實踐創新在小學和初中落實更難,科學精神、人文底蘊在高中落實更難,學會學習在初中落實更難。調查中,大多數校長想從課程開發、教師培訓、課堂教學、開展活動、改革評價等方面推進工作。如調查所言,論壇上分享的校長們也從各自學校的教育理念、課程開發、特色活動、評價方式等方面展示了學校對核心素養落地的探索。秦曉華是徐州高級中學的校長,他在論壇上分享道,學校以辦走進生命的學校為核心追求。這一理念源自一位已畢業學生的來信,信中,這位學生用葉芝的這句“許多人路過我的生活,只有你走進了我的生命”,來形容母校對自己生命產生的影響。在這一理念下,徐州高級中學開發了一百多種校本課程,在廢棄的場地上建起一座漢化校史館,學生在這里學習漢車與漢服的制作。豐富多樣的社團活動也完全交由學生自己組織,“孩子們在活動中所爆發出來的能力、潛力和激情是我們無法想象的。”課堂之上,學校在2012年啟動了“做學教”改革,即自己做、一起學、教別人。秦曉華說,教學模式的轉變,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是培養他們在團隊學習中分享個人經驗的一種素養。秦曉華很強調教育中生命的在場,“生命在場,才有可能談到培養他的核心素養?!痹谒磥?,培養核心素養還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他未來的生活方式,將來學生如何生活,現在在學校就應該如何學習,老師就應該如何去教。他介紹,徐州高級中學下一步改革的方向也是讓學校的教育從“教法”向“學法”,最終向“活法”轉變。在核心素養的校長調研中,考試升學壓力、學生評價唯分數及教師缺乏課程設計和實踐能力是校長認為核心素養落地的障礙。其中教師缺乏相應課程的設計和實踐能力這一因素占到43.3%。論壇分享上,不少校長也強調,核心素養落到學校的關鍵是教師的核心素養。基于核心素養的新培養目標要求教師能夠開發創造情境化教學,讓學生通過基于問題或項目的方式開展學習。來自山東的一位農村中學的校長聽完論壇的討論后坦言,對于農村學校來說,教師素養是落實核心素養最大的障礙?!皯噳毫ο拢蠋熎綍r的教學工作非常繁重,根本沒有時間去琢磨、思考這些素養怎么在教學中體現。”提問環節另一位來自農村中學的校長也提出了這樣一個困惑,落后地區的薄弱學校,沒有豐厚教學資源的情況下,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浙江省杭州市天長小學校長樓朝輝則認為,農村自有廣闊天地,在教育領域有更大的權威,家長干預的相對更少,嘗試的空間反而更大。最重要的是堅守學校的培養目標。一位校長在談及核心素養與學校理念的融合中認為,教育不是一種翻轉與顛覆,一所學校有自己的歷史文脈與辦學特色,核心素養無論有幾個維度,最終是要體現在學生的各個成長階段。這是一個長期影響的過程,逐漸融進學校的文化之中。核心素養的落地需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借助學校可用的優勢,開發課程與活動,最終形成特色的辦學實踐。這對農村學校來說尤其如此。作者:寧寧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芥末堆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