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顛倒了教育的順序
教育需要講究一個順序,即先傳授核心素養、人文素養和核心價值觀等根本的東西,然后才是知識傳授。一旦教育者在實施教育時顛倒了教育“傳道授業解惑”的順序,甚至忽視“道”的教育,就會造成一生的遺憾。有個成功學專家給一群商學院的學生講課。專家拿出一個廣口瓶放在桌子上,隨后他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把石塊一塊塊地放進瓶子里,直到石塊高出瓶子口再也放不下。他問學生:“瓶子滿了嗎?”所有學生都回答道:“滿了?!睂<覐淖老氯〕鲆煌吧匙?,把沙子倒入瓶中,并敲擊玻璃壁使沙子填滿石塊間的間隙。專家再問學生:“瓶子滿了嗎?”學生回答:“這下滿了?!睂<矣帜眠^來一壺水倒進玻璃瓶,直到水面與瓶口齊平。專家問學生:“這個例子說明什么?”學生們幾乎都明白例子的道理,大家都說:“它告訴我們,無論時間多么緊湊,如果真的再加把勁,還可以做更多的事?!睂<乙馕渡铋L地說:“這個例子的真正寓意是,你必須先把大石塊放進瓶子里,然后放沙子,然后倒水,你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大石塊就是你對自己職業的堅貞的信仰,其他技巧和方法只是第二位的?!?/section>裝東西要講究先后順序,你得先裝大的東西,才能裝更多的東西進去,如果先裝一些小東西,則以后就很難裝那些大東西進去。這個故事非常簡單,寓意卻非常深刻,物品放置的順序不一樣,其結果就會不一樣,甚至是一個巨大的差異。但是,如果我們把專家告訴我們的道理放在教育里,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就像蕭伯納曾說的“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一樣偉大與奇妙。如果變成一個人接受的教育,那也許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因此,人的成長也是一樣,其教育也需要講究一個順序,即先傳授核心素養、人文素養和核心價值觀等根本的東西,然后才是知識傳授。一旦教育者在實施教育時顛倒了教育“傳道授業解惑”的順序,甚至忽視“道”的教育,就會造成一生的遺憾。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哪些才是人們眼的“大”東西,哪些才是“小”東西呢?只有先弄清楚這個問題,才能矯正我們裝東西的順序,或者說才能擺正當前教育的順序。十八大以來,國家倡導教育要踐行“立德樹人”和核心價值觀,即必須堅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三方面24個字的核心價值觀?!傲⒌聵淙恕焙秃诵膬r值觀其實就是從大的層面在談教育問題,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正如意大利詩人但丁說的“道德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而知識永遠彌補不了道德不足的缺憾”。因此,人一生中所謂的“大”東西是什么?我想這些大東西不外乎就是道德、人格、理想、信念、方向、習慣、觀念等核心素養和人文素養。一旦這個人具有這樣的品質和素養,就能不斷地激發自己體內的潛能,不斷地奔跑、不斷地超越自己。故而在此前提下,再去裝那些細小的東西,諸如技能、步驟、方法等東西,則很容易裝進去,讓兩者有機地融合,互相取長補短,就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和作用。但是,如果教育一開始就給學生灌輸技能、步驟、方法這些細小的東西,再去灌輸那些價值觀、核心素養、道德、理想等大的東西,則很難裝進去,很難再去改變或者塑造一個人。對于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也有很明確的論述,2014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學考察時說:“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币虼?,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需要講究順序,一旦教育的順序顛倒,就很難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知道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1975年,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齊聚巴黎。有記者問其中一位資深科學家:“您在哪所實驗室里學到了最重要的東西?”出人意料的是,這位科學家擺擺手,說:“我在幼兒園學到了畢生最寶貴的東西?!笨茖W家解釋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科學家談到的這些“東西”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原來,良好的習慣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難怪英國哲學家、科學家培根在談到習慣時也曾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梢?,“習慣”這種品質就是人生成長的一種“大”東西。作為父母和教育者,在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習慣、品質、理想、自信、誠信等品質和文化素養裝進孩子大腦,熔鑄進孩子的血脈,然后才裝那些知識性的東西。但是,一旦教育從一開始就給孩子灌輸知識這些“小”東西,而忽視那些關于品質和素養方面的“大”東西,必然適得其反,等到孩子在幾歲或者10來歲的時候再去裝那些“大”東西的時候,也許“亡羊補牢,為時已晚”。理想信念、人生追求是人發展的核心的東西,這是決定一個人未來發展高度的重要指標,也是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因素。表面看,人一生中的這些“大”東西在日常的教育中毫無用處。學校平時考試時不考,也無法量化,這些東西也無法與那些“赤裸裸”的分數相提并論。因此,在這些分數和功利眼光面前,這些所謂的有價值的決定生命個體未來發展方向、高度和程度的“大”東西反而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如果你在課堂上講這些東西,很多教師都會嗤之以鼻。于是,在學校不考核和無法量化考核的前提下,人們紛紛摒棄這些“大”東西,紛紛追求分數,因為這些才是實在的教育成績。大家都只顧眼前,誰管生命個體后面的發展,把那些“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基”“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等口號拋到九霄云外,完全不顧教育的順序,違背教育規律。前不久,筆者讀到《中科院震驚調查: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多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這樣一篇文章。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換言之,這些狀元們如今都過著平凡的日子,職業成就遠低于社會預期。不僅如此,中央教科院還有另一個調查結果:“調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系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系?!庇谑?,文章分析得出這樣一個綜合結論:“創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來的?!焙芏嗳硕荚凇氨甲呦喔妗?,甚至紛紛在微博、微信上傳閱這個文章。盡管這樣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但是,筆者對于這樣一篇文章的結論持批判或者中立態度。為什么呢?請大家注意:此中的“教育”是指“中國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的教育”。程紅兵先生則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這一階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誤,就是沒有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這一階段的教育就是以填充式教育為基本癥狀的,由于巨大的就業壓力,導致巨大的升學壓力,學生要不遺余力地把所有的時間用于升學準備。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全部由教師負責填滿,學生在家時間,比如雙休日,則基本由家長負責填滿,這個原因不僅是教育,更主要的是社會造成的。”面對這樣一個結論,很多教育者和社會各界人士都會自然聯系到前些年的應試教育和功利教育,自然把板子打到應試教育和功利教育身上。筆者對這個問題倒是持不同的觀點,導致這些狀元們沒有達到社會預期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前些年的教育更多地注重知識性傳授,忽視甚至忘記了對學生“道”的傳授,即那些關于理想、道德、信念等東西的傳授。畢竟,前些年教育界對素質教育采取“陽奉陰違”的態度,口號上是轟轟烈烈的素質教育,背后卻在扎扎實實搞應試教育。當然,這樣說并不是在批判應試教育,而是說教育者在素質教育面前應該秉持什么樣的態度,畢竟應試教育也有其很大程度上的合理性。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先來看素質教育的含義,就可以知道這個問題癥結在什么地方。當時的國家教委在《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彼刭|教育主要包括內在素質和外在素質。內在素質主要是人對世界、環境、人生的看法和意義,包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也就是一個人對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為人的“心態”。外在素質就是一個人具有的能力、行為、所取得的成就等。但是,很多教育者都忽視了對學生這方面素質的教育。很多教育者對“素質”的理解簡單地變為琴棋書畫等方面的教育,認為這些才是素質;也有的教育者會進一步理解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教育等。但是,這些都是不夠的。導致這些狀元們“眾人矣”的根源在于,教育者忽視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換言之,很多學生的理想僅僅就限于畢業后能夠找一份滿意的、輕松的、待遇高的工作,能夠在一個比較好的城市或環境里生活,能夠找一個漂亮的妻子或者帥氣的老公,而不再有更大的追求。正因為教育者在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最“大”的東西的教育和引導,讓那些工作、生活、結婚生子和一些知識教育先裝進這些孩子們的大腦,以致于當這些孩子想裝進那些大東西的時候卻裝不進去。正是這樣一些東西,讓學生沒有高遠的精神追求,才導致其人生發展后勁不足。當然,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科學家、社會活動家、企業家、藝術家,這些人才在任何一個國家幾乎都不是依靠“教育”的力量培養出來的,而是這些人在生活的過程中或者受教育的過程中養成了一種追求人生的大格局精神后,在自我人生旅程中不斷奮斗而鑄成的。這些人源源不斷的動力是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而這恰好又是那些所謂的“大”東西。不論在任何時代,不論國家是否提倡“立德樹人”、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素養的教育,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有這樣清醒的認識,都要秉持這樣的職業底線,為孩子的發展,也為國家富強,更為社會進步做真正的教育,讓教育變得像教育,讓教育回歸本質,充分發揮教育“立德樹人”的作用。教育,需要講究順序。不論是現代的父母,還是教育者,都要把握好教育的順序,千萬不能顛倒教育順序。作者:代安榮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ID:itedu2012)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