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企業轉型在線教育步伐緩慢,原因到底何在
這幾年在線教育火熱,但是熱鬧之余,仿佛都是新興互聯網教育企業在湊熱鬧,好像基本上沒有傳統教育行業什么事兒。但實際上傳統行業探索互聯網業務,存在了很久。
近幾年傳統培訓和教輔圖書產業明顯加快了互聯網業務的步伐,新東方、好未來、學大教育、全品教育、金星教育、星火教育、金太陽、金榜苑、世紀金榜、萬向思維等,無不開始加速在線教育行業布局,然而跟猿輔導、學霸君等相比,絕大部分企業的業務進展并不算快,原因到底何在?本文即為討論此問題而作。以筆者所知,傳統企業做互聯網教育,除了極少數企業歷經千難萬險勉強獲得成功以外,絕大多數企業做互聯網不成功,主要分為下幾種情況:以E學大為例,E學大的實際應用遠未取得預期效果。在線教育部門一實施在線教育,就受到傳統面授業務的阻力,理由是在線教育沖擊線下培訓,另外用教師兼職時間錄制課件的效果也遠未達到預期。其實在學而思和新東方,在線教育與線下培訓的比例也異常懸殊,在線教育份額只占總體營收的3%左右。線下培訓與矛盾也由來已久,高管不得不協調。近幾年好未來加大在線教育直播課堂,收入迅速增長,但是跟面授相比,收入比例仍然相去甚遠。2014年以來的在線教育熱潮,也吸引很多傳統培訓機構、教輔圖書出身的企業投入數以千萬計的資金,但是兩三年過去了,收入規模多在數百萬至數千萬級別,收益遠沒有達到預期。于是有些企業采取減員策略,百人的團隊收縮至數十人。傳統企業在線教育項目也并非沒有成功案例,比如北教傳媒旗下的跨學網,成功被立思辰收購。然而據筆者所知,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步伐仍然在加快,因為互聯網是大勢所趨,互聯網對零售、交通、旅游等傳統行業的沖擊有目共睹,已經達成業界共識。傳統企業做在線教育,失敗原因多種多樣,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互聯網教育在人才構成、產品形態、運營模式等各方面有很高的挑戰,傳統面授培訓機構和圖書出版機構做在線教育,缺乏足夠的經驗,互聯網行業進入門檻高,因此屢遭失敗也在預料之中。筆者曾與多家涉足互聯網教育的企業交流,指出其中的風險,可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等到項目失敗時才發現筆者的建議是對的。傳統機構往往指派原有業務的人員做互聯網教育,使得團隊在能力和經驗上就比互聯網企業差異。即使新招聘人員,單薪酬一項就沒有互聯網企業薪資高,因此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團隊。沒有優秀互聯網人才,也難以開發出優秀的產品、技術,運營上往往找不到突破點,因此用戶和營收規模沒有達到預期。筆者曾去過成都、濟南、南京、南昌等,與當地的企業進行交流,發現當地產品的設計思想、人才水平、技術水平等在整體上要遠落后于北上廣深杭。二三線地區按照落后的思維開發的產品,在創意上、體驗上落后于一線地區。與其他地區相比,北京無疑是互聯網、教育、科技最發達的城市,大約有50%的企業集中在北京,其次是上海、深圳、廣州等地區,然而有些企業將總部設立在濟南、成都等遠離行業中心地區,除極少數項目運作不錯之外,大部分項目運作并不理想。在迅猛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新技術、新概念、新模式層出不窮,跟不上新技術的發展,自然很難成功。一線地區適合做技術研發和運營中心,二三四線地區適合做技術含量相對不高的內容和線下代理商渠道。2016年是在線教育行業兩極分化的一年,雖然大多數在線教育企業仍然沒有盈利,出現了少量項目死亡、被并購的案例,但是由“三通兩平臺”、教育信息化裝備、創客教育等帶來的紅利正當時。筆者判斷,未來三年是在線教育與傳統業務融合的關鍵時期,因為在線教育已經火了3年,而再過2-3年則是全面產生碩果的時候(不同行業的進度不同,在線英語、職業教育要快于K12)。在某些局部細分領域產品(如英語學習等),在線教育形態已經嚴重擠壓了線下培訓和圖書市場。的確,當用戶有了更為方便快捷、物美價廉的產品的時候,會選擇在線教育而不是線下培訓和紙質圖書。再過2-3年,這種替代性作用會更加明顯,傳統形態的產品會嚴重萎縮。因此,傳統線下培訓機構和圖書出版機構需要及早布局互聯網。然而如今在線教育的形態已經經過幾年的迭代,變化很大,進入的門檻大大提升。筆者與一家知名教輔圖書企業高管交流時得悉,2015年他們把在線教育業務獨立出來運作,仍然感覺稍晚了一點,應該及早獨立運作。在線教育與傳統企業既是競爭關系,也有合作關系。實際上有很多在線教育的項目是依賴傳統線下渠道推廣的。在產業的合作與競爭中,會產生復合領域企業,這樣的企業既有線下培訓、圖書出版等傳統業務,也有在線教育業務,但是二者不是獨立的關系,而是相互融合、形成新的企業形態。隨著互聯網的演變,會重新定義出版產業和數字出版產業。其實早在PC多媒體時代,出版和教育培訓的形態就有所變化,但是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虛擬現實等)以其強大的計算和存儲性能、內容分發性能、互動性能,給出版和培訓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然而由于學習行為的復雜性和依賴性,新技術在教育培訓中的應用和普及程度,傳統面授和圖書形態的教育和學習形式不會短期內消失,因此會與在線教育形態相結合,形成復合型的產品形態和產業模式。傳統企業對新技術導致的產業變化應保持高度的重視。然而因為自身基因的局限,自主運作的挑戰將大大增大,此時應及早在產業做投資布局,而非完全控股的方式運作,構建產業生態圈,形成自己的門檻,這樣才能在墨天鵝迭出的不確定的年代,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優秀。作者:呂森林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億歐網
原文鏈接:http://www.iyiou.com/p/38394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