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微信”成為破局點,2017是否是教育創業的最后一年
在未來一段時間,隨著紅利逐漸消失,教育各細分領域“獲客成本”必然持續上升,這將會給中小教育機構,特別是創業型教育公司帶來極大的影響。2017年也將會是教育創業最后的一個窗口期。過去的兩年里(2015-2016),教育培訓市場迎來一輪爆發式增長。據智研咨詢2016年的報告顯示,2010年-2014年教育培訓市場規模平均每年增幅為11.1%。而在2015年,教育培訓市場增幅高達38.5%,從11985億元增長至16600億元。從外部環境來看,大量投資涌入教育市場引發了中小教育公司數量的爆發式增長,更重要的成因則是“教育+互聯網+微信”的模式徹底改變了教育培訓公司的打法,由此帶來的紅利期幫助各中小教育公司得以快速成長。而這個紅利期在2017年將會徹底消失,2017年也將會是教育創業最后的一個窗口期。傳統教育機構如新東方、好未來運營模式很像海底撈火鍋,集團(公司)承載品牌形象,提供標準化產品+服務;分店(分校)只能輻射一片區域,承載著這個區域的宣傳、銷售、服務,創造收入。服務更多學生、擴大公司營收均需開設更多分校。同時傳統教育機構市場和銷售非常依靠SEO&SEM、線下推廣、電話銷售,如校園宣講會、產品宣講會、傳單、試聽課、現場咨詢等。以新東方為例,他們會在招生季度(3個月)投放一百余萬張傳單,俞敏洪一年排期180場講座等。二是線下推廣與SEM這種市場方法成本高、宣傳效果弱、時效性短。更為致命的是,花高成本導流來的潛在客戶,只能通過銷售色彩強烈的電話拜訪形式進行銷售。筆者曾做過涉及5000人次的市場調查,90%學生對于電話銷售存在著抵觸心理,83%的學生會拒接同一家機構的第二次電話,在這種情況下,電話銷售很難進行持續的影響。某留學機構市場負責人曾告訴筆者,他們機構平均獲客成本高達800元,而這仍屬于該行業內較低水平,傳統教育機構獲客難可見一斑。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在線授課成為“新東方們”新的分校,幫助他們拓展一些過去接觸不到的人群,但“在線授課”沒有解決教育機構最根本的問題——管理成本、獲客成本高,中小型教育公司并沒有在這個進程中獲利。非教育從業者可能很難會想到,“微信”這個APP對教育機構的影響和幫助有多深刻,以至于完全顛覆了教育機構原有的運營模式。筆者從騰訊官方報告中引用幾個數據:2016年下旬,微信日活用戶為7.68億,17-25歲用戶約為3.4億,3.84億用戶每天使用90分鐘微信,4.45億用戶每天會看朋友圈,3億用戶每天會看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從2014年805萬增長至2016年1777萬個。在這個大環境下,微信成為了教育機構完美的營銷工具:用戶數量大而且精準,使用時間長,沒有營銷形象,大量用戶通過微信來獲取信息,運營規則較少。Step1:依靠多種方式獲取流量。以優質內容、學習資源等等方式作為賣點,將流量轉化至微信公眾賬號,使其成為公眾號粉絲,制造長期接觸機會Step2:降低營銷色彩。依托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策劃活動等辦法,隱形輸出品牌形象、產品信息,完成公眾號粉絲到潛在客戶的轉變。Step3:通過講座、送禮包、微信群、送福利等方式,誘導公眾號粉絲添加教育機構微信個人號(通常為活動助手、咨詢顧問等形象)。Step4:運營微信個人號,實現被動營銷,降低潛在客戶流失率。同時以“自然人”的身份向潛在客戶免費服務,隱性推銷機構課程.在“教育+互聯網+微信”這種新的運營模式下,教育機構可以通過互聯網突破地域限制,依托互聯網完成宣傳、銷售、服務的全流程。微信既是粉絲/潛在客戶的載體,又是宣傳的重要工具。這種模式有幾種優勢:1、長期“去銷售”式營銷,降低潛在客戶流失率。傳統教育機構“市場+銷售”的運營模式因為缺少與客戶的長期接觸機會,往往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完成簽單付費,否則客戶便會流失。而借助微信平臺,可以實現與客戶的長期接觸,通過持續的“免費服務”建立信任關系,最終實現付費產品的購買。筆者曾接觸過一個學生,持續關注我們平臺近兩年的時間,和我們多位同事有過接觸,最終主動找到我們報名了5萬余元的服務項目。2、“優質內容”等價于“市場費用”。教育屬于某種意義上的“內容經濟”,客戶希望通過受教育(高質量內容輸入)來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收入)。在微信體系上,“優質內容”有良好的展示效果和易于傳播的特性。高質量文章或“爆款文”可以在一夜之間幫助公眾號漲粉萬余,從筆者運營經驗來看,對于體系完整的教育機構,每個真實粉絲在整個生命周期里平均能帶來100元的收入。對于創業教育公司,可以把“優質內容”當成市場費用,來完成原始資源的積累。2014、2015年是微信營銷的紅利期,紅利主要來源于微信監管不嚴與競爭對手較少。早期在微信公眾號上,通過誘導分享可以0成本實現數萬人的漲粉,同時尚未有成熟的基于微信的運營模式,將微信平臺視為營銷重點的教育機構較少,也因此給了無數教育創業公司“野蠻生長”的機會。隨著“教育+互聯網+微信”模式的成熟化,僅靠2-3個人的團隊就可以0成本實現推廣、招生、授課的全流程,而且教育行業成長性、現金流、利潤都非常可觀,因此在2015年經濟與創業環境遇冷后,教育創業成為一個較好的選擇。以筆者所處的職前教育行業為例,2014年同類產品3-5個,2015年下旬同類競爭產品有近10余個,2016年下旬我們做競品分析時,同類產品有50余個。教育諸多領域早已進入零和博弈的紅海,微信帶來的紅利,隨著微信公眾號監管的加強和微信用戶規模增長減緩,正在逐漸消失。在未來一段時間,隨著紅利逐漸消失,教育各細分領域“獲客成本”必然持續上升,這將會給中小教育機構,特別是創業型教育公司帶來極大的影響。這也將是2017年所有教育公司均會面臨的困境。新的困境往往帶來新的機遇,根據近期對市場的觀察,“巨頭”、“教育環”、“明星”、“降維”這幾個關鍵詞將有可能影響教育市場:1、教育機構成長速度與現金流非常穩定,有“護城河”和千萬級營收的教育公司是上市公司良好的收購標的。2、筆者在內培時首提“教育環”概念,“教育是一種投資行為,在該投資獲益,將會持續追加投資”,舉例來說:高考前接受付費輔導后取得好成績后,大學時期大概率會為好工作繼續付費,找到好工作后會為了子女繼續追加教育投資,這將成為一個完整的閉環。因此教育公司的成功學員,極有可能成為另一家教育公司的學員。中小教育公司如果領域互補,抱團不失為一種“多贏”的行為。3、自帶流量的“名師”將會成為教育創業的主流。教育領域獲客成本高,沒有前期大量的投入,教育創業公司很難獲得穩定的客源,因此新東方里很多“名師”通過在新東方講出名氣,坐擁一批“粉絲”后,開始自行創業。依托新媒體先獲得一批粉絲,自帶流量走“粉絲經濟”會成為教育創業的一條新的可行之路。4、一線城市群體(年輕人)審美疲勞的運營方式,對于二三線城市群體(父母)仍非常新鮮。筆者曾經關注過一批二三線城市和父母經常看的公眾號,整體運營策略均非常粗糙。為教育付費的不是學生,是家長,運用“降維打擊”的方式,將最新的營銷辦法用在二三線城市或家長的身上,將會取得非常良好的結果。曾有針對親子教育領域的營銷實例,依托“轉發進群”和“視頻課程”的玩法,3個月獲粉近百萬。根據教育部2015年的報告,體制內外在校人數約為3.1億人,約占中國總人口的22%。教育市場是一個規模巨大的蛋糕,同時門檻非常低,不停有人進來分一杯羹。因此像新東風、達內這種行業龍頭,市場占有率也沒有超過10%。教育很難做成一個“大生意”,一個細分領域只能支撐起2-3家上市公司。2017年尚存一些市場的紅利,如果想成為一家上市教育公司,教育創業者選好細分領域后,不要錯過這個最后的機遇。作者:王亞威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億歐網
轉載:市場人(ID:scr20130807)
原文鏈接:http://www.iyiou.com/p/43445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