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部門可能消失,這不是在開玩笑
傳統的人力資源職能模式順應企業的發展而生,但在企業成熟的后期,又很難推動企業的發展,阻礙了企業跨越到井噴期。為什么呢?因為這個模式解決不了以下幾個問題。傳統模式中,人力資源屬于后勤職能,支持研產銷采等經營職能,在企業內部與經營模塊是流程串聯的關系。而組織中除了經營模塊能被用戶直接評價之外,其他職能的績效都是老板評價的,這個事情說不清楚。串聯模式下的組織分工看似明確,卻存在部門墻和隔熱層的難題,而人力資源解決不了,這是組織的病。組織制度設計要基于最惡的人性設計最善的制度,但傳統串聯式的職能劃分中,橫向上,部門間存在交叉職能的模糊地帶,一個流程環節各部門會相互推諉;縱向上,上下級間的權力劃分也不清晰,有的高層不愿意授權,迷戀權力,招募一名清潔工都要自己簽字;有的上級不敢授權,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這件事要這樣這樣做。組織的病來源于機制設計的不合理,這里回顧一下兩個標桿企業的發展歷程,一是華為,二是海爾。先看華為。96到10年,華為從IBM分別引入了流程再造體系和集成財務管理系統。集成產品研發流程、集成供應鏈系統和集成財務系統三足鼎立,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這之后,世界先進的管理體系和經驗,沒有人可以再教給他們了,于是華為內部裂變出很多創新模塊,在企業內外部成立了很多創客團隊。再看海爾。98年海爾開始做OEC管理,從工廠走向了事業部制,建立了比較強大的職能部門,可以管控多元業態。06年到12年間他們進行了更加瘋狂的改革,包括企業倒三角,一線去指揮二線和三線。13年開始,海爾打造了幾個網絡化組織樣本,要求每個節點創造價值,分取收益,被稱為“小微”。我們可以發現這兩個偉大企業的進程里,后期都是自己玩,海爾是邊引邊改,華為是先僵化后固化再優化。98年開始,兩家偉大的企業同時開始走向成熟期。10年華為、13年海爾,他們都在成熟期的后期不約而同地走向了一種共同的模式:內部平臺裂變。這個模式有兩個特征,第一,內部并聯,各個單元要死一起死;第二,薪酬不再來自于企業領導發放的預算包,而是來自于用戶的支付。來到成熟期后期的企業,人力資源急需突破,為組織轉型做好準備。這時HR應該做管理還是做經營就變成很重要的問題。管理是做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做管理的人力資源部劃分出來就幾個工作:選用預留。老板你給我錢,我去完成招聘計劃,但招聘計劃有沒有給企業帶來收益?我不管,因為我只對動作負責。老板說,我寧愿多付一點錢,你人力資源能不能為經營結果負責?沒人敢接,因為人力資源模式已經進入了僵化的套路。而經營是做生意,把資源從低處買進來,附加價值后再從高處拋出去。人力資源與業務部門共同劣后,要死一起死。這個過程不需要HR按部就班完成各種規定動作,但是要交付結果。對我們廣大職能部門來說,蒙了。人力資源部總把自己說的很高大上,我們是推動業務的,是業務的合作伙伴,這話說出去,我不信。未來人力資源經營是一定大于管理的。因為如上分析,HR們生存的組織內外部環境在轉變,傳統的模式不能支撐企業的發展,這種轉變勢在必行。如何做?第一,把資源從低處買進來。舉個例子,人力資源經營的時候,人才引入怎么引呢?不是你去按崗核編,根據預算從低往高招聘人員。如果我引我們公司的CEO進來,我會告訴他,我給你120萬,其中有80%對賭,你敢不敢?給出一個資源杠桿,有人不敢賭,有的人就敢賭。老板的目的不是給你一筆預算讓你去引人,而是給你一個彈性的激勵包讓你去引人。我也曾問過張瑞敏先生,如果都不敢對賭怎么辦?這樣優秀人才會流失。他告訴我那不是人才,如果有能力,為什么不能在市場上證明自己?不在市場證明自己,我怎么知道你有能力。第二,人力資源創造附加價值。把人招進來了,怎么獲得這個人才的收益?現在的企業模式是把人招進來之后進行固化的培訓,聽聽課考考勤算績效,你就是人才了,這是錯誤的。有人問我,你能不能給我設計一個針對內部創客的人才培養體系?我說沒有,只有人才折騰體系,就好比問我怎么培養野生動物一樣,最好的方式把他放到實踐里面去。企業人力資源營造一個人員與用戶相通的環境,并保證這個人員隨時有知識的輔導和經驗豐富的導師支撐。我們把這個東西叫知識管理,HR一定要把一線的優秀實踐萃取出來,把它變成企業內部員工共享的東西,這是我們能創造的附加價值。第三,人才激勵和利潤收割。這里結合企業內部創客模式說一說,重點強調內部創客的風控管理。內部創客化是成熟企業裂變的一種形態,HR如何在成立創客團隊后,控制他在每個階段的風險?建立內部創客是一種投資,要抓穩投后風控。我們企業就走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路子,確保每個階段風險可控。例如讓財務、戰略、法務合在一起組成一個“三自”部門,與業務部門綁定在一起,要死一起死。做事情之前評估預算的合理性,你要做一個項目,首先告訴我這個事怎么做,要花多少錢,再告訴我你在每個階段項目達成的規劃情況,做的好是多少,做的不好是多少。人力在這里真正上升到了戰略的層面。我經常問年薪過百萬的HR有沒有?其實人力資源如果能從經營角度出發,做到低買高產價值輸出,打造這樣一種生態體系,年薪就有了。最后補充一個海爾的例子,說明未來人力資源可以努力打造的內部平臺模型。海爾有一個叫用戶小微的業務單元,擁有財權、人權、事權。當一個部門擁有了三權之后,就是一個公司。這個公司獲得用戶的真實需求,而后去找到研產銷服務各個環節談合作,用對賭協議進行連接,這是一種合伙人的概念,把大家綁在一條船上,共同對結果負責。比如研發常常是企業里最玩情懷的一個部門,當你說你這個設計不好的時候,他說你不會賣,你要他改的時候,他說你的需求老變,能不能有一個準信。當你把他并聯到一起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海爾有一個雷神游戲筆記本年營收十億,少數用戶反饋,屏幕上有三個亮點,產品問研發能不能改一下?研發說不改,因為國標規定三個以下的亮點都是可以的,所以不改。后來,產品部門說,我把你拉到用戶群里面,給你一個小時去說服他們。你要能說服他們,不改就不改,要說服不了,這會形成惡劣的口碑傳播,影響整個業務大局。結果研發在經過了一小時的用戶群攻之后,承諾說我改。一般研發是不接觸用戶的,但經營化的企業內部創客平臺,用對賭契約并聯各個職能,大家要死一起死。人力資源和法務、財務三個一起,合并下沉到內部機構,將企業大平臺裂變成提供專業化服務的自營小平臺,用這樣的方式來推動小微生態圈的前進。作者:穆勝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環球人力資源智庫(ID:ghrlib)
轉載:人才資源(ID:hr_com_cn)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