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朋友圈有個笑話是這么說的,A股交易員給美股交易員打電話:“喂,你看我們A股的全通教育(197.570, -5.43, -2.67%)再漲估值就要去100倍了”,“100倍市盈率不是很正常嘛?我們這里的互聯網公司遍地都是100倍PE”,“不,我說的是PB100倍。”
還有個笑話也流傳甚廣,有兩家公司,每股收益均是5毛,凈資產同是3塊多,凈資產收益率亦17%,二者股價應該相差多少?答案是,一個3塊8,一個348。第一家公司,是農業銀行(3.75, 0.07, 1.90%)(601288.SH);第二家公司,叫全通教育(300359.SZ)。
就是這樣一個股票,上市14個月業績平平,股價卻由36.37元一路飆升到最高348元,成為A股第一高價股。而隨著網絡流傳“證監會將嚴格打擊創業板、中小板股價操縱行為”的傳言讓更多的投資者對全通教育的高股價產生了質疑,短短不到十個交易日,曾經的第一高價股就大跌到了4月8日最低238元的收盤價。
有人戲言,全通教育名副其實,先把空頭教育了一通,又把多頭教育了一通。這場資本游戲中,教育者是機構和上市公司,受教育的卻是廣大的散戶。
全通教育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上市公司,上市之初,許多媒體就敏銳地發現了這家公司的蹊蹺,這家主營業務是什么呢?根據全通教育自己的定義,就是“首家家校互動信息服務上市公司”,做的是一個叫做校訊通的產品,老師通過給家長發短信來及時告知孩子的學習情況,說穿了就是一家SP公司。
在SNS高度發達的今天,這樣一家僅僅依靠90年代技術和相對的市場壟斷地位,憑借一系列資本概念炒作就獲得了機構和散戶的共同追捧,不禁讓人深思。而與此同時,大家猛然發現,A股一夜之間出現了許多在線教育概念股,甚至連*ST路翔(42.72, 2.03, 4.99%)和*ST新都這樣面臨摘牌風險的個股都借助在線教育的概念一飛沖天。
突然火了
要說清楚在線教育為何得到資本青睞,我們先來看一下教育培訓行業。教育培訓行業從來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行業,而不是資本密集型的企業。好教師這種智力資源很稀缺,任何一個教育培訓機構都不敢對自家的名師任意壓榨,否則名師帶著學生一走了之,迅速就能聚攏粉絲開一個新機構。
這就決定了教育培訓行業長期以來都是一個相當分散的市場,很少有企業能夠成為一個細分領域的絕對寡頭。事實上之前教育培訓企業是不允許在A股上市的,只能通過VIE結構在海外上市。即便上市之后往往日子也不好過,俞敏洪曾經無奈的表示,成為一家好的上市公司,要做到收入增長多少,利潤增長多少,以及人數增長多少。但對于一個教育機構來說,它最大的可持續性發展的保障,在于它的教學質量,并不在于每年學生增加了多少,這就是矛盾,而且還難以平衡。
規模和質量的不可兼得是教育培訓行業不受資本青睞以及規模成長瓶頸的癥結。而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進步以及MOOC(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的興起,讓超越時空的大規模知識傳遞成為了可能。2012年開始,美國的頂尖大學陸續設立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課程提供商的興起,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機會。
今天無論你此時坐在哈佛的圖書館還是在中國三線城鎮的小網吧里,只要有網絡,你就能通過互聯網享受到相對均等的教育資源,許多人相信,未來的教育最終會像自來水和WIFI一樣讓每個人都能隨時隨地的獲得。
剛過去的2014年,美國在線教育領域的投融資總額達1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55%,而在國內,在線教育領域的投資額度也在不斷地攀升。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在線教育領域投融資主要涉及到了外語教育、K12教育、早期教育、IT教育、出國留學、職業教育、平臺類等七類,合計投融資金額超過44億元。
尤其是在今年3月兩會上,“互聯網+”戰略成為整個中國經濟產業聚焦的熱點。而“互聯網+教育”則是最好的結合體,引來了各路資本的追捧。僅在3月最后幾天里,先后有多家在線教育平臺獲得巨額融資。
如何估值
越來越多的錢來了,但問題也來了。目前整個在線教育行業,從概念催生到市場火熱只有三年的時間。這三年來,對于投資者來說還有很多問題沒有找到答案,比如在線教育領域的整體盈利模式依然還在探索,沒有盈利,估值和股價的高企就不可持續。
去年A股突然冒起來的手游概念股,好歹還能為企業帶來盈利增長和現金流。而今年的上市企業紛紛轉型去做在線教育可都是要燒錢的。事實上在美國,在線教育類公司無法獲得大額的融資也正是因為此。去年售賣課程認證證書的Coursera找到了一個相對清晰但缺乏想象力的盈利模式,而對于更多的企業來說,只能眼巴巴的等著錢燒完再去盼下一個金主。
對于現在集體排隊上市的教育企業來說,危機還并不僅僅在于此,最近正在借殼*ST新都上市的華圖教育,初步承諾2015—2018年的利潤分別不低于1.8億元、2.3億元、3.1億元及3.4億元。高利潤成長的承諾讓*ST新都連續多個漲停,但事實上考慮到華圖教育已經占領了公務員培訓市場接近70%的市場份額,在池子有限的情況下利潤翻番,并不容易。或許最終還是會通過并購的方式來實現。
除了缺少清晰的盈利模式以及業績增速難以保障之外,A股的在線教育概念到底能夠火多久,還依賴于一些非市場的因素。公立學校一直都是采購在線教育產品和服務的主要客戶之一,這類客戶的預算往往有限,采購的流程又很長,政府機構的決策機制相對不夠靈活,這都會對急切希望打開市場、擴大營收的在線教育企業帶來很大的挑戰。
說了這么多,該漲的股票依然會漲,中國的資本市場誰也猜不透。還記得這個月發布年報的同時,全通教育還發出了一份《致投資者的公開信》,并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作為開頭。不知道全通教育的高管們的初心是什么?如果是希望通過互聯網來實現教育進步,我舉雙手支持。如果只是想把資本的泡沫吹得再大一些,對不起,我們已經有了賈躍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