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1.18億,用戶使用在線教育服務的比率為16.6%,整體保持穩定增長。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在線教育用戶對于國際化教育資源的需求開始漸趨旺盛旺盛,51Talk赴美上市、VIPKID獲C輪一億美元融資,都從側面反映了國際教育資源在互聯網時代的優勢。顯然,這也促使更多互聯網教育企業在規劃戰略布局時瞄準了海外市場。
以滬江、好未來等國內教育企業“領頭羊”品牌為代表的眾多企業,紛紛發力跨國投資、合作等一系列國際化布局。此舉不僅是引進海外優秀資源更好地服務中國用戶,增強國內競爭力,也預示著中國的互聯網教育品牌正在謀求國際化發展的行業趨勢。事實上,不僅有滬江、好未來這些業內“老炮兒”通過國際化煥發新顏,業內的許多“小鮮肉”品牌,也直接借助移動互聯網的優勢,開始對接國際化的進程。
作為互聯網教育企業,其本質還是以教育為重,所以不論是供給端——教育資源,還是需求端——用戶資源,對于各大企業來說,都是行業競爭中全力拼搶的核心所在。
在供給端中,全球的教育資源又作為整個產業鏈的核心要素,成為互聯網教育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例如滬江,早在2013年前后就開始陸續與國外教育機構,包括麥格勞-希爾教育集團、牛津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美國圣智學習集團等達成深度合作,把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引進中國,進行本土化創新。同時,滬江也在布局“走出去”——設立東南亞外教基地,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吸收全球師資資源,并從英美等國引進教師。
教育資源除了師資力量,相關技術也是企業發展的“必備品”。對于互聯網教育公司來說,相比高額的研發費用以及時間成本,更多的公司則選擇投資、并購等方式,吸納行業內的優秀技術資源,實現在技術端的快速布局。
作為在互聯網教育領域布局的企業典型,好未來將目光投向了國外前沿教育科技公司,陸續投資了Minerva大學、備考平臺LTG、游戲化學習產品Enuma和Knewton等美國公司。同時,創業型公司一起作業網則引入了Knewton自適應學習技術,并與Kaplan合作,使用它的英語教材。果殼網、網易公開課等平臺則與Coursera達成官方合作,強化翻譯能力。
教育資源為企業帶來品牌效應,而用戶資源則為企業帶來直接利潤。要想打造國際化品牌,僅僅是把海外的師資力量引進中國是不夠的,產品的直接用戶也需滿足全球化趨勢。
前不久,滬江以300萬美元投資語言教學交易平臺italki,除了快速擁有全球的優秀教育資源外,想必也有覆蓋更多海外用戶的目的。italki平臺目前擁有200多萬用戶,中國用戶只占了8%。
此前,滬江用戶以國內用戶為主,覆蓋全國的34個省市自治區,海外用戶占比超過10%。在保持國內用戶穩定增長的同時,快速拓展海外用戶規模顯然也是滬江在國際化道路上的訴求之一。滬江與和italki的合作不只獲得了大量外籍教師資源,也將因此得以精準地對接到大量的海外用戶,直接影響目標用戶群體。
通過投資、并購等方式快速覆蓋海外用戶,事實上是一種被業內普遍采用的“高效模式”。此前,網龍以1.3億美金的價格收購了普羅米休斯100%股權,這是一家提供軟硬件結合的互動教學解決方案的公司,曾于英國上市,業務版圖覆蓋100多個國家、130萬間教室,用戶包括全球200萬名教師和3000萬名學生。通過這次收購,網龍在國際化方面實現了很大的進展,相當于直接覆蓋了110個國家。
在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化之路是各個領域的企業必然的發展方向,在互聯網教育行業亦如此。不論是強化自身產品,逐步拓展海外市場,還是通過海外投資、合作,有效優化海外資源,都是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與全球市場規模的必要方式,中國品牌也已引起海外市場的關注。
網龍在K12教育的布局不再局限于中國境內,還將其在國內應用成熟的做法推廣到印度的K12市場,并且以印度為基地,向南亞和中東地區拓展。印度作為一個龐大的教育市場,約一半人口在35歲以下,對教育科技的需求十分強烈,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滬江則在2015年10月啟動公益項目“互+計劃”,通過互聯網教育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在全國各地的共建共享。此舉在國內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也引起非洲教育官員的關注,再次印證中國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將助力品牌的國際化發展。
當人們在討論在線教育的時候,大多數人還在瞄著國內的“萬億”市場。但對于互聯網時代的教育企業來說,“國際化”或許已經成為共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