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中國第一家網校成立,隨著互聯網大潮的推演,到了2013年,網絡教育終于獲得社會全面關注,資本蜂擁而至,項目層出不窮。因此,在行業內,2013年也被稱為是“中國網絡教育的元年”。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現在四年多已經過去了,網絡教育過得還好嗎?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教育領域,有哪些被改變了呢?
答案可能略顯尷尬,和互聯網已經深刻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相比,網絡教育領域的發展卻并不那么順利。目前除了職業教育、外教在線1對1等較少細分領域迎來較大規模的爆發和增長外,其它很多領域還處于模式尋找和驗證的階段。
其實,細數下來,這幾年來,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探索并不少,只是目前大多以失敗告終罷了,這個能舉出好多例子:
在線教育的淘寶模式,當初資本蜂擁而至,目前大部分平臺已經無聲無息,還存活的幾家發展也離理想相差太遠。
K12家教的O2O模式,又一個集中創業爆發的項目,目前已基本全軍覆沒,是失敗的比較徹底的一個領域!
大學MOOC慕課模式,目前也沒有找到盈利模式,未來也不知道該向何處走。
K12搜題APP,同樣沒有盈利模式,目前都在看看能不能向To B或在線1對1轉型,現在還能活著的主要是因為前期融的錢夠多。
授課直播模式,比較近的一個“風口”,就在一年前,網絡教育行業還差不多人人談直播,現在又都比較少談了。
傳統教育巨頭的互聯網變革,新東方、學而思、學大等教育巨頭,幾年前都不約而同的提出了互聯網戰略,但目前看各項目失敗的失敗,還存活的也與理想中的規劃相去甚遠。
To B模式,一直沒有大火,但卻是少數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領域,還在探索中,前途未知。
雙師模式,正在進行中的“風口”,由學而思和新東方的大規模實施為代表,走到一定高度,但從客戶體驗來說,未來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未知!(失敗可能較大)
在線小班模式,同樣的投資進行時,在線1對1的成功推動了在線小班模式的探索,但從線下小班模式的演變來看,未來也是未知!(演變成其它模式可能性較大)
總結下來,各個項目的失敗雖然各有一些具體的問題,但總體來說,一個比較共性的問題就是:不尊重教育的規律,不尊重K12行業的規律,盲目的在教育領域里套用無往不利的互聯網概念和模式,結果就是:教育的特殊性、K12的特殊性,使許多互聯網的規則失去了作用,當互聯網遇到了教育,目前還沒有改變教育,更多的是被教育改變了。
但在眾多失敗的探索中,還是有一些亮眼的在線教育的細分領域突圍而出,成為少有的亮點,這主要包括:職業教育領域、在線1對1模式,和部分To B領域。
職業教育領域
在新的代表性企業中,邢帥是抓住這輪互聯網投資熱潮風口的代表,從一個表現突出的個人培訓師,抓住機會,迅速成長為有相當規模的IT網絡教育機構,也成為這輪網絡教育熱中一個個人教師成長的神話。當然,對于邢帥教育來說,還要面對成長后對經營管理能力的考驗。在資本的高壓下,市場的成長及經營管理能力是否能支撐企業的高速業績成長要求,是對一個培訓師能否成長為一個規模運營機構領路人的一個大考。從邢帥教育近期的策略表現來看,后期的發展還是打了個問號。不過,不管后期發展的如何,并不能抹殺邢帥作為職業IT網絡教育蓬勃發展的一個印證。
成功都非偶然,究其根本,有兩個重要原因造就了職業網絡教育的快速發展。
首先,職業教育領域擁有最好的網絡教育受眾人群。20至30歲的年輕群體,互聯網習慣程度高,每天已經習慣沉浸在各種互聯網的使用場景中;學習動力強,職業發展要求和社會競爭壓力,使得這一代的年輕人在大學校門里已經開始承受職業發展的壓力,同時也造就了職業發展所需要的學習動力;自控意識強,學習根本上還是一件枯燥的事,尤其是純線上學習,學習場景通常是一個人的自我環境,沒有同伴,沒有人監督督促,一個人面對電腦或移動設備學習,對自制力要求還是相對高的,相對于K12人群,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其次,面向職業發展的培訓市場本身就缺失。傳統大學教育與現實工作需要的技能之間的差距,造就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年輕人很多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在學校里是學不到的,而企業又普遍缺乏培養人的耐心,這種情況使年輕的職業人需要不斷的求助于社會培訓來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而網絡教育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良好和便利的學習機會。
由于這兩個重要原因,職業教育應該會成為這波網絡教育熱潮中比較容易走出來的一個細分領域。
在線1對1模式
在線1對1行業的爆發是從外教1對1開始的,51Talk率先發力,也在資本市場上捷足先登,率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目前的領先者VIPKid后來居上,從少兒英語教育入手,以驚人的速度快速擴張,短短四年的時間,已經成為年收入高達數十億的教育巨頭,可以說是目前為止中國乃至世界互聯網教育的最大的奇跡。
同樣有兩個原因,造就了在線1對1模式的火爆:
一個是因為目前的在線教學,基本上是將原有的線下模式搬到線上,但原來線下的教學模式的學習場景以及教學條件和線上學習都相差較大。這種簡單的線下到線上的遷移會造成教學效果的衰減。而在各種教學模式中,1對1形式是相對衰減最小的,因為1對1模式可以保證教師和學生足夠的互動頻率,這個原因同時也可以解釋為什么直播教學火了一陣后慢慢歸于沉寂,因為當學生人數多了以后,其實從學員的角度,直播已經和看錄像、視頻體驗差不多了。
另一個原因是,遠程教學的根本在于教學資源的地域差,即本地的教學師資不夠,當地人就會希望能通過遠程教育接受到教學發達地區的優質的教學資源,而這種地域不平衡還是普遍存在的。這種地域差距體現最大的就是外語教學,這會造成跨國家的地域性差距,這也應該是地理上能造成的最大地域差了,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線1對1模式中目前最火的是英語的外教1對1項目,因為中國本地的外教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實在無法滿足龐大的用戶需求。
TO B模式
To B模式一般不會是市場熱點,不會是弄潮兒,但一般會為生存提供相對穩定的現金流。
To B模式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一般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提高教育機構的“運營效率”。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基本上類似傳統的ERP軟件或企業級的管理SAAS系統,主要是針對學校或教輔機構等教育機構的一些運營特性,增加一些相應的功能,以提高日常的管理和運營效率。目前在這方面的項目不太差的話,是可以產生比較穩定的現金流的,類似針對公立校的校園管理系統,針對教輔機構的校寶等。
另一個方面是提高“教學效率”。這個就是比較難的方面了,因為提高教學的效率,就會涉及到教學內容,涉及到內容的部分都是需要慢功夫,花精力、時間、投資來打磨的,這個是非常需要細功夫、慢功夫和耗錢的事,而資本基本都急于求成,所以目前在這方面的項目基本上還沒有太成功的案例,初期有很多項目做,基本都是大而全,打概念,實際的體驗就不得而知了。這個方向其實應該是有機會顛覆現有教育模式的,但是需要有遠見的資本和有實力、懂行業的創業者,這個應該是比較難的,基本上類似碰到一個喬布斯的概率,有錢、有實力、還肯堅持,才能成功。
到目前為止,應該還很難說互聯網給教育帶來什么樣的根本性的變革,而且失敗的案例遠遠多于成功的。經過四年的大起大落的行業洗禮,相信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創業者都會趨于理性,如果接下來希望能在網絡教育領域能取得成功,
考慮真正的用戶體驗
什么是真正的學習需求?什么樣的學習體驗才是學習者真正需要的體驗? 這個需要結合上述的幾個教育特殊性來看,比如:
一個學習需求是學霸的需求?還是學渣的需求?你的客戶對象到底是學霸還是學渣呢?
還有,一個需求到底是學生的需求?還是家長的需求?到底你的客戶對象是學生還是家長呢?
不考慮這些類似的問題,我們的決策就會被各種假象所迷惑,被各種自己臆想的美好所感動,而在市場上被一盆冷水澆醒。
真正的提高機構工作效率,提高教學效率。這個基本上是在To B領域,各種美好的概念,其實落在實際的體驗上很難,開始可能會通過炒概念拿到些訂單,但如果不能持續的把概念變成實際的優秀體驗,真正的提高機構的運營效率、提高教學的效率,就會演變成項目的災難,甚至行業的災難。
近期想進入網絡教育行業,建議可關注下職業教育領域、在線1對1模式和部分To B領域,另外和教學內容相關的項目建議領域越小越好,越細分越好,因為教育內容是個系統工程,大而全通常很難做好,而從細微處著手,可能會更容易做出精品。
當然,網絡教育的終極解決方案是突破傳統的線下模式,擺脫將線下搬到線上的簡單復制,為線上學習的場景和學習條件打造一個真正屬于線上的學習或教學模式,這樣才可能真正創造出未來的網絡教育模式。這樣的模式到底是什么,可能現在還沒有人知道,當然也許在某個角落正在進行著毫不起眼的嘗試,無論怎樣,都希望未來的互聯網教育模式能早一天到來!到了那一天,教育就將真真正正的被互聯網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