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 ,《連線》(Wired)雜志創始主編、《失控》作者凱文?凱利 (Kevin Kelly)在深圳發表了一個演講,闡述了他對于前沿科技趨勢的看法。
我們所處的世界,出現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新創造,我們創造了這么多的新東西,哪些是真正能夠顛覆未來、產生長久影響的呢?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未來25年大概會看到什么。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是創客最好的時代。有那么多的、不計其數的機會,有那么多科技的涌現。希望能跟大家一起來探索其中的趨勢。
趨勢1:從固定產品變為流動業態
從有形的變成無形的,從固定的變成流動的,從名詞變成動詞,從產品變成服務。無論我們現在做什么東西,都很有可能是在經歷一個變化的過程。
即便現在從事硬件的工作人員,也有可能從原來單純做產品變成更多地做硬件服務,有可能從固定的產品變成一個流動的流程。所以技術讓流動業態存在于社會中,這是整個世界關鍵的一點。
這樣的一種業態,讓我們能夠去中心化,讓我們能夠不斷升級,而且能保證一切都是流動的、波動的,這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中最明顯的特征。
趨勢2:流動的數據將催生技術超體
第二個趨勢是流動,最流動的是數據。無論身處哪個行業,即使是房地產、農業、酒店、時尚、金融,一切行業都是需要數據的,數據和客戶本身一樣重要。
對比兩家美國的車企,福特和特斯拉。
福特生產1億輛車,市值是440億。特斯拉產了多少車呢?不多,但是特斯拉的市值甚至比福特還高,為什么?這就是數據。福特作為百年老企業生產了這么多輛車,其實福特并沒有數據渠道了解車主是如何開車的,他們沒有辦法直接接觸這些車主。但是特斯拉這樣一個新公司,它已經累積了13億公里的數據,所以它實際上是一個數據企業,它的數據是有價值的。
大家現在所在的世界是數據世界,而數據本身是沒價值的,數據要怎么樣才能有價值呢?是數據和數據連在一起,和業務連在一起才會有價值。所以讓這個數據可以流動、可以連接在一起,這才是我們未來的趨勢。
這也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平臺都在不斷擴大的原因。大家都用手機和電腦,實際上我們的手機、電腦都是互聯的,全部連在一起以后就形成一個巨大的平臺、巨大的機器。
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晶體管、連接、內存等等,每天都在創造這些連接,其實我們還沒有意識到,所有的機器連在一起以后就是一個巨大的平臺,它會變成一個技術超體,會成為這個社會最重要的環節。
未來二三十年,我們會看到這個超體的形成,這會成為一個超級機器,也是有史以來可靠性最高的機器。
趨勢3:使用權優于擁有權
Uber是全球最大的出租車公司,但是Uber本身沒有車。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但Facebook不產出內容。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但是阿里巴巴自己沒有庫存。Airbnb是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但是Airbnb沒有酒店。所有權、擁有權已經不像原來那么重要。
這種趨勢帶給我們很多好處,這些好處越來越明顯,不需要不停地去找庫存,不需要做備份,因為我們能夠隨時隨地實時獲取我們所需要的內容。
把這個邏輯帶到實體世界也是類似的。即時使用、快速交付、直接生產、去物質化、不斷升級,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體世界里面可以看到的轉變。
所以人們不再去想自己擁有什么了,而是按需經濟,就是各行各業都會出現Uber。現在在硅谷大概有9000個公司都在做這種類似于Uber的按需服務,有一些可能無法成功,但有一些是能夠突出重圍的。
趨勢4:通過追蹤獲得高度定制化方案
第四個趨勢是跟蹤。
現在很多公司都在嘗試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不要那么容易被復制,但是這個很難做到,因為互聯網經濟的本質就是任何可以被復制的東西都會被復制。同樣的邏輯,任何可以被追蹤的東西肯定能被追蹤。
中國蘇寧公司有一個智能定位系統:
它能夠定位整個商鋪里面每個人走的地方,通過智能定位系統可以看到全方位掃描的情況,無論人在哪里走,整個動作,甚至是1秒的遲疑都有可能被傳感器發現并記錄下來。
這是一種全方位的監控和跟蹤,過程中會收集到海量的數據。一個追蹤體系,會收集非常多的數據,會把很多想法量化和衡量。
大家現在都會去量化自己健康的數據。通過數據跟蹤,我們可以知道自己的心跳頻率、生物活動程度,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而且隨著這樣一種不停的跟蹤和數據收集,我們能夠知道自己身體的變化過程。
不光是個人健康,包括我們經歷的事件都可以綜合成自己的人生圖。
未來我們甚至可以借助科技做到個性化的治療、個性化的醫藥。比如,我們自己有不同的基因、不同的生活方式,這樣做的一個優勢就是我們可以有更高的定制化、全面的定制化。
趨勢5:人工智能延續第二次工業革命
認知技術不止會持續影響未來的20年、30年,而是會持續幾個世紀,現在所有的物體都將變得更加智能。
人工智能并不是單一維度的,它不僅僅以IQ作為評價標準,它是一種不同的認知,一種人造的聰明。比如大家的手機,在計算能力方面比人更聰明,GPS在空間導航方面比人更聰明。比如百度在長期記憶方面就比人要更聰明,它會記錄下你說的每一句話,世界上的每一個網站,這樣的能力不是人所能達到的。
人類的智能是非常復雜的,是不同認知的一個結合,而且每個人的智能程度是不一樣的。機器和人類是不一樣的智能,機器的認知是全新的一種認知方式。
人工智能的推理能力和深度學習都是來自于我們對于某一種認知的發展,包括感知。在過去4到5年里面,我們一定要去提高機器的感知,當然這僅僅是其中一種感知,所以現在有非常多的機會,只要你有興趣,你就可以做這方面的研究。
人工智能第二個非常重要的是可以引導社會延續第二次工業革命。
在工業時代、農耕時代,如果你要做任何事情,必須使用自然的肌肉動力、人的動力,比如用人力來做衣服,來建房子。科學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動力,風能、電力、蒸汽能、化石能源。現代社會都是基于人工動力建立起來的。電力現在通過電網來進行分配,把電配送到每一個公司,每一個工廠,每一個組織,所以我們也可以以想要的方式分配人工動力,不需要自己產生動力,只需要買動力就可以了,它已經成為了一種商品和服務。
未來的機會是什么?以前沒有人工智能的專家,人工智能是稀罕的東西,但未來人工智能將會嵌入所有的商品中,它會成為一個很常見的事情。接下來的趨勢就是互動,技術會讓互動性越來越強。
趨勢6:虛擬現實將成為社交媒體
現在有的設備可以讓你和設備交談,讓它聽你講的話,當然最好的方式是我們走入這樣的虛擬世界。
我們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虛擬現實設備,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浸入式的,比如你戴VR眼鏡就是浸入式;另外是混合式的技術,我們戴著AR眼鏡,既可以看到實體的大廳,同時也可以看到里面虛擬的信息,其實后者技術上的難度會更大一些。浸入式的體驗是非常有說服力的,用戶戴上它之后有非常真實的感覺。
你大腦里面有一部分會被這個眼鏡所騙到,有可能覺得走錯一步就掉下去摔死了。當用戶把這個眼鏡摘下來后,你記得的不是看到的東西,而是體驗到的東西,因為你的大腦不光只是視覺看到,更重要的是它感知到、體驗到了什么。而在混合現實里面,這種方式可能會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普及。
未來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虛擬的屏幕,這些虛擬屏幕是很好用的。未來很有可能很多人會先接觸到這種混合現實的形式。比如之前寵物小精靈的程序,其實它并不是很完美,但是展現出了混合現實非常強大的力量。
趨勢7:共享、協作
在共享經濟的影響下,分享的延伸更多在于合作。
我們生產的所有好產品、非常新的產品都是誕生于人類的協作,而且都是誕生于深入的協作。全球有20億的Facebook用戶連在一起,他們形成這的網絡漸漸地產生出一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問題在于什么呢?怎樣找到協作的機制,怎樣獎勵那些貢獻成果的人,怎樣讓他們連在一起,怎樣讓大家發揮各自所長。
所以我們提到一個新的技術叫做區塊鏈,區塊鏈能夠追蹤所有網絡上交互的痕跡,各種各樣的技術能夠讓我們彼此協作和合作。
趨勢8:屏幕化搜索
現在到處都有屏幕, 我們看著屏幕的時候,屏幕也在看著你,這是一個雙向的溝通,它看著你的時候,有的軟件甚至可以知道你的情緒是開心還是沮喪的,甚至還可以跟蹤你的注意力。
這樣的一種互動,適應是很重要的,未來能夠出現自適應式的屏幕隨時適應用戶的需求。
我們從原來文本書籍的時代,到現在一切都變成屏幕上的,屏幕也就意味著它們都是流動的,都是圖像的,75%的網絡內容其實都是圖像,而不是文字。
現在我們也要有新的搜索工具才能幫助我們去搜索這些超鏈接、圖像等。以前很多工具都是基于文字、文本的,但現在因為發生了這樣的變化,進入了圖像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有更多新的工具。
趨勢9:提問比答案更有價值
現在有價值的是什么?不是答案,而是問題。
現在每天在網絡上面有10億條回答,但是在幾十年前,可能這些問題根本就沒有人提出來,因為沒有人給你答案。所以這是一種新的需求,這種需求是我們以前想象不到的,而人類在問問題方面很在行,只要有情境就可以提出來有價值的問題。
一個好的問題,我們得到的并不是回答,而是引出兩個新的問題。我相信我們的教育也會朝這個方向發展,我們應該培養人問問題的能力。
一個很好的問題會引出更好的其他問題。我認為這對于創新是必不可少的,提問是我們創新的一個來源,如果要好的答案去問機器就可以了,但如果要一個更好的問題,一定要找人。
我們可以思考,如果我們坐上一個時光機去到未來,2052年我們回頭看2017年是怎樣的呢?
我們會發現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注意力方面是沒有專家的,我們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對比30年后我們對這些領域的了解,我們的知識其實是非常缺乏的。
2052年我們回頭的時候,我們會說一切都始于2017年。
趨勢10:現在是最好的時代
未來和現在進行對比,現在的競爭更加少,現在的入行成本更加低。所以,換一個視角來展望未來,現在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我們可以大干一場。
未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好像不可能發生一樣。其實過去有很多不可置信的事情現在已經成為了現實。
現在,一個酒店里面你使用一個卡來開門,但是在過去這樣的方式是難以置信的。面對現在一些難以置信的問題,我們得相信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如果去到2052年的未來,我非常確信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我更加確定的是,在未來的25年,最偉大的產品尚未問世,是我今天沒有談到的東西。
如果我25年前作這個演講,可能就不會提到任何互聯網的問題,因為互聯網還沒有產生。在未來25年最偉大的產品肯定是今天還沒有涉及到的產品。在這些新的領域,我們沒有專家,這也是未來25年最精彩的事情,我們要做這些偉大的事情為時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