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2會的“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長陳·寶·生在談到減負的問題,態度極為決絕,不僅要落實好“減負30條”,而且對減負的治理要持之以恒地治理下去,不獲全勝不收手,因為“學生不高興就是寶寶不高興,寶寶不高興,問題很嚴重。”
你的錢包準備好了嗎?
從減負30條中可以看出,此次孝攵育部對減負可謂是痛下決心,不僅在孝攵育系統內嚴下了控制作業總量、控制考試次數、禁止公布成績和排名、限制競賽評優等政策,還貼心地要求建立弓單性離校制度……
體現在孩子身上會變成什么樣子?
就是上學晚、放學早,回家沒作業,成績天知道。
孩子究竟有沒有掌握了知識要點?
不知道,因為考試次數很少。
孩子究竟能不能考上大學?
不知道,因為不公布名次,只用ABCD來對孩子進行評級,20分的孩子和60分的孩子可能都評為D級。
為了保證孩子能夠在求學階段足夠的快樂,30條甚至要求孝攵師不得布置重復性作業和懲罰性作業,不得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考試內容設計也得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不得超越課程標準和教學基本要求。
沒有了課業負擔和考試壓力的孩子們,課余時間變得極其充裕,除了玩之外基本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消遣。
有些家長可能會不以為然,覺得這不是什么事。空余出課余時間,可以給孩子報補習班嘛。
為了彌補這一缺口,花錢尋求校外輔導成為家長的首選,然而教輔這一被市場催生出的機構,又在數量上被人為地大規模壓縮,且準入門檻變得奇高,直接導致教輔機構嚴重不足。
根據鬼手經濟學理論,市場上一旦出現了供小于求的情況,殘存下來的教輔機構應聲漲價將成為必然。同時還有可能出現教輔機構人滿為患,機構外家長連夜排隊搶購名額的現象。
那么家長的工資,能對沖得了水漲船高的補課成本嗎?
無處可逃
有些掙了點錢的人及部分精英可能覺得這不是問題,只要多掙錢,送孩子去補習就行了,或者現在在網上補習也可以。
教育部長不僅要在線下減負,同時也把槍口瞄準了線上,哪家培訓機構敢于在線上開辟戰場,分分鐘體會到什么叫做“高度重視”。
為了能夠“規范培訓機構監管”,30條明確落實培訓機構審批登記和年檢年報制度,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線上培訓的監管。地方社會綜合執法部門每年不少于兩次對培訓機構進行執法檢查,對違法違規的培訓機構,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并列入黑名單,直至吊銷辦學許可證,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培訓機構教的太快也會違法,意不意外?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要么賭孩子是個百年不遇的天才,能夠在快樂教育中成才;要么只能獨自承擔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如果自己教孩子,你得懂教育、會教育、還需要是全科全才。同時,你還得有一份能夠晚去、早回的工作,才能工作、教育兩不誤。
面對束手無策的家長,教育部長對著中外鏡頭語重心長地說:“對孩子要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家長做不到的,絕不強迫孩子;孩子想做的,家長理性地引導孩子。”
畢竟有的鯉魚不想跳龍門,家長不要強迫他去跳;有的鯉魚只想做咸魚,家長應該理性引導,不能有夢想歧視。
反智化教育的開端
禁止早學、禁止多學、禁止超綱學……
教育部長辛辛苦苦地為學生減學業負擔,那么學生空出大量的時間該干什么呢?
30條給了明確的指導:參加文體活動,培養運動興趣,加強勞動生活技能教育,參與社會實踐,熱心志愿公益服務……
即加大興趣愛好的培養和社會實踐的比重。
成年人在沒有約束的環境中,尚且無法抵御手機、游戲、粗俗文化作品的影響。失去學校制約和學習要求的孩子們則更容易迷失在抖音、王者榮耀、吃雞的迷幻世界里。
一方面,封死知識輸出的端口;另一方面,通過輸入唱歌逆襲、游戲逆襲等淺薄流行文化元素,在這樣的反智氛圍中,孩子們大概率會變成以不學習為榮,以崇拜各種低下智力活動為榮,以成績優秀為恥,以志向遠大為恥的思想,最終永遠固化在下等階層無法實現人身的躍遷。
又一座大山
封死公立學校和校外的教輔機構,等同于封死了知識輸出的端口,知識會變成稀缺的商品,一票難求。
需要指出的是,30條中對于民辦中小學卻沒有明確的要求,相反,還將民辦中小學納入到與公立學校同步招生、統一管理中來。
公辦教育作為知識輸出的教育主體功能被限制,民辦教育作為教育輔助的職能將會被放大,直到可以和公辦教育分庭抗禮。
面對30條紅線,公辦教育有體制監督和體制約束,他們不敢、也沒必要冒風險逾越;但是似乎民辦教育沒有這樣的負擔。
畢竟在“市場機制”的倒逼下,民辦教育路子更廣,手段更野!他們沒有公立教育的“僵化”體制,能夠很快成為市場的寵兒。“莆田系”“小煤窯”“血汗工廠”……,現在,輪到教育的市場化改革了。
為了能夠吸引到學生報考民辦學校,民辦教育會用“市場化”的手段來進行招生。差異化發展將成為必然。
久而久之,公辦學校會成為快樂教育的主戰場,民辦學校反而會因應試教育而成為家長們追捧的名校。
民辦教育就是私立學校。私立學校的學費,將會由龐大的市場剛需而推動上漲,加上有媒體進行焦慮炒作,教育中介會雨后春筍的涌現,告訴家長哪的學校學費又漲價了,哪的學校尚風尚水,哪的學校有員工內部名額……后期如果想上某學校,也許還需要有5年社保證明才行,一如當下的房地產。
讓孩子成才,這是硬剛需;
想成才就得上好學校;
想上好學校就得交錢;
交錢還得交高昂的費用;
如果家長交不起學費,又想讓孩子上好學校怎么辦?
首付30%,就能輕松上名校
30年的還款周期,平均每月才還1萬8,實行浮動利率……
是不是很熟悉的路數?房貸還沒還完又要背上教育貸。
也不是沒有,你可以不生孩子,或者自己教孩子,或者只能讓孩子在快樂教育的環境中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
逃脫不了的中產階級陷阱
廣大的房叔房姐們是不是沒有壓力?
恐怕也不會樂觀。
姑且不論套牢在高位的房子還能否變現。教育市場化之后,私立學校監管難度大,且私立學校以利益為指導方針,壓縮成本的同時獲取高額收益才是正事,至于食品、校園安全、孩子身心健康這些需要投入成本去整治的事情,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
紅黃藍幼兒園、攜程幼兒園虐童已經揭開了冰山一角;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收費那么高昂,照樣給孩子們吃霉變毒食。要知道有錢不是所有服務都能買到,逐利的資本一樣會黑心到有錢人身上。
國際學校在外資光環的庇佑下,在中國大肆開辦學校。在里面被培養成具有“國際視野”的孩子會不會成為嘻哈先鋒、濫交高手、選票擁戴者、女權領袖……
如果有一天,你的兒子在國際學校畢業之后,帶著男朋友回來結婚,你會祝福這對新人嗎?
6、動搖教育根基的考試招生改革
30條里,最有意思的恐怕就是這個深化考試招生改革了。大意就是中考不僅看成績,還要看綜合素質評價,而且不是試行,是全面推廣。
俗稱一刀切。
姑且不論這種變相的自主招生的弊病有多大,全面改變以考試成績為基礎的選拔制度,真得會促進人才進階嗎?
吹拉彈唱的綜合素質可以培養,社會活動可以參加,但是綜合素質評價的主體是誰?標準是什么?能做到像高考一樣公平嗎?改變唯成績論成敗的選才模式,會不會造成另一種唯……論成敗的選才模式?
演員孫紅雷還不失時機地發微力挺,在有著3000多萬粉絲的微博上倡議不能唯成績論,因為他覺得功利性太強。
這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家伙當然不知道普通家庭要想實現命運的躍遷有多難,他代表的一干人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快樂教育,考不好也不責罵孩子,畢竟人各有志。
看重綜合素質,變相的自主招生,窮人失去了競爭機會,木又貴階層則不同,他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好高中、進大學,跳跳舞、唱唱歌、藝術、考級、體育、加分、參賽、社會活動、國際交流。
國家最高領導人在教育上三番五次強調要在增長知識上下功夫,要求“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遠志向,具有勇于奮斗的精神狀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是誰在具體的落實中,錯把“樂觀向上”理解成快樂教育?把快樂教育等同于減負,忽略“珍惜時光、增長知識”的宗旨?
當然孝攵育咅阝長也不是所有話都是錯的,他的這句話就非常中肯,他說:“不要給一些號稱懂得教育的大忽悠助力。今天我們面對的現實是十個人談教育,會產生十一二個觀點。所以一定要警惕這些忽悠。”
古人尚且知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不知道陳部長拋出這第十三個觀點又是在忽悠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