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隨處可見的廣告和不斷公布的融資信息讓在線教育這個行業看上去熱鬧非凡。然而,熱鬧并不代表繁榮。成本高、盈利難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行業發展。擺在在線教育行業面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非“盈利”莫屬了。
市場規模邁入千億級
傳統教育存在教師資源地域分配不均、個性化教育下教師精力局限等問題。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在線教育行業迎來了發展良機。人臉識別技術、智能作業批改、個性化檢查與推薦等一系列新的應用使在線教育行業向更智能化發展。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改變了獲取知識的方式,80后、90后家長對在線教育的認可度和接受度高,對優質教育有著迫切的需求,這些都是利于在線教育發展的因素。”三好網創始人兼CEO何強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一方面各路資本入局搶灘很熱鬧,但另一方面很多在線教育機構創業者卻正在面臨“如何活下去”的現實問題。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線教育看似“錢景”很大,但已經是一片紅海。運營成本高、接受度低、使用者和付費者分離等都是阻礙在線教育機構盈利的難題。
在由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組織的“教育行業精英飯局”上,獲客難成為了重要談資。根據此前流出的飯局內容,在線教育單個付費用戶的獲取成本已超過7000元。
“自去年三季度開始,獲客成本開始明顯上漲,轉化率也在下降,流量紅利已經結束了。”一位在線教育創業者感嘆道。
除此之外,讓在線教育生存變困難的還有政策層面逐漸增強的監管。2018年,教育部連續印發兩次通知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2019年1月,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要求,立即開展全面排查,嚴格審查進入校園的學習類APP,加強學習類APP日常監管、探索學習類APP管理使用的長效機制。
除了市場和政策大環境的影響,在線教育企業自身業務模式的問題也不小,尤其是財務模型上,預付費現象嚴重。然而預收款并不能代表企業的真實現金流,一旦遇到問題就會出現“爆雷”,但不進行預付費企業的經營成本就難以覆蓋。
對此,有業內人士直言不諱地說,在線教育領域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依然沒有出現。對在線教育行業而言,此前粗放的運營模式將不再適合新一階段的競爭,改革迫在眉睫。
把優勢轉變為盈利能力
無疑,在線教育正從1.0時代向2.0時代邁進。在這樣的行業發展階段下,創新發展勢在必行。
何強認為,在線教育機構盈利難,一方面可能是企業在模式上出現了偏差,另一方面可能是在運營方式上出現了漏洞。企業只有選擇精細化的運營模式和追求有價值且持續增長的思路才能破解這一難題。
“當機構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的時候,從正常的市場渠道獲客(比如百度投放廣告)會變得越來越貴,這時候必須靠核心用戶去做裂變。”51Talk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報道》記者,“自身的客戶引流帶來的裂變有兩個好處:一是獲客成本低;二是轉化率高。只有這樣,才能進入比較正向的快速發展軌道。”
事實上,做在線教育的企業必須要明白的一個核心是:在線解決的只是資源配置的問題,本質還是在做教育,做好教學本身是關鍵。
精銳教育創始人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未來5至7年,在線教育企業仍然無法盈利,但是活下來的公司至少都是二三十億美金的公司,甚至百億美金市值的公司,這將是一場持久戰,因為現在還沒有一家教育公司是技術驅動型的,都是運營驅動的公司。
猿輔導創始人認為,在線教育不僅僅需要用戶投入錢,還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加上用戶對于教學質量極度敏感,因此這是個用戶決策很重的行業。這就要求在線教育公司需要在前期投入以建構教研體系和培養師資,這需要長時間積累,但也是建構競爭壁壘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