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培訓系統:教育“ 陽光”遍灑城鄉學子
近年來,文登市秉承“自強不息,和諧向上”的新時期“文登學”精神,以推進教育公平為目標,按照“ 城鄉一體、 同步推進” 的要求,一手抓設施建設,一手抓內涵提升,有力地促進了全市教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先后被授予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 山東省教育先進單位、 山東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 山東省素質教育先進單位、 山東省學前教育先進市、山東省規范教育收費示范市等榮譽稱號。
城鄉辦學條件全面升級
教育設施建設的均衡是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多年來,文登市認真落實“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不斷強化公共教育責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致力于不斷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城區學校大“增容”
2009 年暑假開學后,新建設的文登市環山完小投入使用,這是文登市城區自2007年以來第三所投入使用的學校。環山完小可容納 1000多名孩子就讀,這使城區小學班額過大的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近年來,隨著城市擴容速度的加快,大量中小學生涌入城區學校,“大班大校”現象日益突出。為有效維護教育公平,文登市加大城區中小學新建、擴建力度。2007年9月,投資2000萬元的經濟開發區完小建成投入使用。2008年文登市又投資 7000 多萬元用于學校新建、擴建工程,新增校舍67000多平方米。其中投資 1500萬元和2000 萬元啟動天福實驗小學、環山完小工程建設;投資1300 萬元用于二中教學樓、三里河綜合樓、二實小餐廳、實驗小學的塑膠操場等學校擴建工程建設;投資900萬元購置現代化教學設備。文登城區范圍內辦學條件真正實現了全面改善。
農村娃的“食暖住行”工程
2008 年年底,高村鎮中學投資24 萬元的學生宿舍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從前的“大通鋪”全部換成了雙層單人床, 580 多名住宿生都有了自己的床位。
高村鎮中學宿舍改造工程是文登市農村中小學“食暖住”工程之一。近年來,隨著農村中小學的布局調整,農村學生相對集中,吃飯難、取暖難、住宿難現象在全市20 多所中小學校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為改變這一現狀,文登市于 2008年啟動了農村中小學“食暖住”建設工程,并將其列為市政府 20 件為民辦實事之一。投入 2500 萬元專項資金,改造20 處學生食堂,改善9 處學校住宿條件,為8 處學校安裝取暖設施。目前,預計三年完成的“食暖住”建設任務僅用一年就全部完工。文登市農村中小學學生徹底告別了“吃飯沒餐廳、冬天沒暖氣、住宿大通鋪”的校園生活。
近年來,針對學校合并后部分學生上學路途遠的現實,文登市啟動了學生班車工程,投資2000 多萬元,購置學生班車139 輛,開通行車線路 97 條、站點 504 個,通達全市 700 多個村莊,有效解決了全市14000 多名學生特別是農村中小學生上學的“行路難”問題。學生班車真正成為孩子們的“放心車”。據統計,自2002 年學生班車開通至今,文登沒有發生一起因學生班車導致中小學生傷亡的交通事故。2008 年,全國校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現場會在文登市召開,文登市學生班車管理運營的成功經驗在全國推廣。
扶優助貧灑甘霖
“不在于錢多少,關鍵在于這是對家長、對學生的一種鼓勵,我實在是太感動了……”米山鎮中古場村村民王汝喜說。2008年11月13日上午,王汝喜來到米山中學,高興地領取了學校發放給兒子的150元乘車補助。同王汝喜一樣領取“兩免一補”資金的家庭只在米山鎮就有80多家。
均衡教育,讓更多弱勢群體享受到教育雨露的滋潤。2008 年,文登市共發放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資金88萬元,2600余名貧困學生受益;投入180 余萬元資助貧困高中生 2000 余人,投入600余萬元為4000余名中職生發放助學金;為 3500 多名貧困生減免雜費 130 多萬元。2009年,文登市教育局重點開展“3個1000”工程,向1000名貧困生免費發放學生裝,向1000 名貧困幼兒免費發放教材,組織 1000 名教職工與1000名貧困、特殊家庭孩子結對幫扶,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完成學業。文登市7 萬學子真切地感受到教育均衡發展為他們帶來的溫暖。
城鄉師資的均衡發展
優質師資資源的均衡是實現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關鍵。近年來,文登市以“塑造高品位教師,培養高素質學生,辦高質量教育”為宗旨,努力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師資隊伍。同時,不遺余力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為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找到了更有效、更便捷的教育平臺。
內外兼修強素質
教無德不立。教師的人格素養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文登市教育局在教師中廣泛開展“對學生要有愛心,對同事要有誠心,對工作要有強烈的責任心”的“三心”活動,奏響了“愛與責任”師德活動的序曲。文登每年還通過進行師德標兵評選、表彰,舉辦師德報告會等活動,激勵教師自我提高。如今,“愛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已成為文登教師的真實寫照。連續5 年,文登教師隊伍一直是人民最滿意的群體。教育局連續多年獲文登市“行風民主評議”第一名,并被評為“全省部門和行業作風建設先進單位”。
為加快教師專業成長步伐,文登市深入開展讀書工程、 培訓工程、 教研工程和名師工程,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2008年,文登市教育局籌措 70萬元專項資金,開展向教師贈書活動,首批贈書 1600多類、 1.6 萬冊,引領教師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來培養,多讀書、讀好書成為文登教師的時尚和潮流。教師培訓上,探索出“三級四層五訓”的教師培訓模式,即確立“新任教師、青年教師、骨干教師”三級培訓目標,突出“職業道德、新課程理念、信息技術、學科專業技能”四層培訓內容,采取“校本培訓、集中培訓、教研培訓、網絡培訓、遠程培訓”五種培訓形式。實施教研工程,引領教師走“課題促教研,教研推教育,教育助成長”專業發展之路。啟動名師工程,廣泛開展“文登市特級教師”評選活動,目前已評選了兩屆近200 名特級教師。名師工程成為文登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
下鄉支教促均衡
為縮小城鄉之間、校際之間教育質量方面存在的差距,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學推行城鄉領導干部交流任職制度。2008年文登市教育局出臺了《關于城鎮中小學教師赴農村學校支教工作的意見》,鼓勵廣大教師支援、奉獻農村教育。建立城鄉學校課改伙伴制度,每所城鎮義務教育中小學都要與一所或幾所農村學校結對子,校對校對口支援,學校中層以上干部到農村學校掛任學校領導職務,指導農村學校提高管理水平,時間一學年。同時,發揮優秀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定期“送教下鄉”,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等名師,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傳授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對教育教學,特別是教研工作中的重點和熱點問題的交流和探討,全面促進農村教學工作的提高。
從 2008 年秋季入學起,文登市教育局選派40 名城鎮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為農村學校的教學工作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他們在教學和教研工作中把城里學校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帶到這里,帶動了我們鄉下教師的專業成長,縮小了鄉下教育與城里教育的差距。”對支教教師的工作,米山中學教導處主任劉海林做出了上述評價。
網絡“補齊”城鄉距離
為縮小城鄉教育資源的差距,文登市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上不遺余力,實現了城鄉學校的信息聯通和資源共享。2003 年,文登市教育局啟動“校校通”工程,將教育城域網通入各中心校,教研中心開辟網上教研平臺,初步實現了全市教育資源共享。目前,全市各中小學共配置服務器55臺、交換機372 臺、計算機 5248 臺,建有多媒體教室325個,全市中小學均以寬帶方式接入信息中心,為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手段真正地走向課堂提供了硬件保障。2009 年,文登市又投入200 多萬元,安裝雙向視頻教學系統,使網上送課、同步培訓、同步教研和遠程會議成為現實。
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進程引發了真正意義上的課堂技術革命,帶動了教城鄉學效率和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為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找到了更有效、更便捷的教育平臺。
城鄉學子共沐“陽光”
“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教育的最高層次價值取向。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學生謀長遠發展,對學生的未來負責。” 文登市教育局局長劉建舫這樣強調。本著這樣的理念,文登不斷深化以管理、德育、教學等為主要內容的內涵建設,從“技術”和“文化”層面入手,傾力打造陽光教育,把時間還給學生,讓素質教育的陽光遍灑城鄉。
“文化立校”與“陽光課程”
沒有文化內涵的校園是蒼白的。獨特和諧的學校文化底蘊是一所學校有別于其他學校的根本所在。“我們要用文化經營學校,用文化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用文化打造文登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文登市教育局局長劉建舫的一席話,使學校文化建設提上了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議事日程。
從創設賞心悅目的校園環境入手,凸顯出校園環境的生態化、人文化。各學校進一步弘揚文化傳統,以形成自己的辦學個性和辦學特色為榮。文登實驗小學的和美教育,營造“和諧、和美、和樂”的校園氛圍,形成“與美同行,歡樂相伴”的教育風格;文登第二實驗小學開展誦讀經典美文教育,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開辟了有效途徑;張家產中學以科技創新教育為特色,學校 32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6名學生被聘為威海市少年科學院院士,2人當選為威海市發明家協會會員……
在文化立校的基礎上,文登市教育局堅持以先進的文化內涵帶動教學改革,打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陽光課程,讓課堂產生無窮魅力。
“情景——探索”課堂教學策略是文登市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打造的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其基本教學模式為“1/3 模式”,即把課堂教學時間分為3 個模塊,1/3的時間自主探究,1/3的時間啟發點撥,1/3的時間鞏固應用,由“明確目標、創設情景、合作探究、啟發點撥、實現遷移”五個環節組成。教師著重引導啟發、疏導點撥。學生盡情自主探究、互動思辯,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為一個主動探索者。
陽光課程將健康還給學生。文登緊緊圍繞“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大刀闊斧推進陽光體育運動。文登市各中小學在嚴格按課程標準開足上好體育課的同時,樹大體育觀念,抓大課